摇落深知宋玉悲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摇落深知宋玉悲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的宋玉是一个虚伪自私、趋炎附势、卖身求荣的“没有骨气的无耻文人”。

宋玉,战国末期楚国人,关于他的生平,史书记载很少,而且大都不可靠。唯一可靠的,现在看来只有《史记·屈原列传》中的几句话:“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谏。”郭沫若《屈原》剧中宋玉形象的塑造主要依据这段话。可是,“终莫敢谏”得不出“没有骨气”和“无耻”的结论。作为戏剧,当然有作者的主观创造,《屈原》写于1942年,郭沫若主要是借宋玉来讥讽国民党反动派的帮闲文人。然而,自此,宋玉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固定为“没有骨气的无耻文人”,这实在是千古冤案。

据传,宋玉稍后于屈原,在楚国做过官,不被重视,郁郁不得志,终受谗被罢。历史上的宋玉主要是个诗人,而不是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更不是小丑之角。如果要考察作为作家的宋玉的政治态度,我们必须依据他的作品。

宋玉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赋十六篇,其篇目已不可考。可靠的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九辩》一篇。王逸《楚辞章句》曾谓:“作《九辩》,以述其志。”在这首自叙诗里,作者抒发了自己落拓不遇的悲愤和不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萧统《文选》中所载《对楚王问》一篇,题为宋玉作,似不可信,但篇中借宋玉与楚王的问答,反映了现实社会谗言惑众的现象,也表现了宋玉孤高自许的为人。

宋玉身世和他作品的存佚情况疑问很多,但有一点不容置疑,即他有鲜明正义感,不是寡廉鲜耻,如颜卑膝的卑鄙小人。作为一个诗人、文学家,他在文学史上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说宋玉师承屈原虽只是揣测之词,但他无疑是屈原骚赋艺术的优秀继承者。《九辩》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奠定了他在楚辞作家中的地位。这首抒情长诗通过自然景物抒发自己浓厚的感情,造成情景交融的抒情氛围,开拓了诗的意境,提高了诗歌的表情达意作用。写秋景的章句,被后人推为“千古绝唱”,而且开创了中国文学中悲秋的抒情主题。以至后世,有屈宋并称之说。

杜甫在《咏怀古迹》中赞道:“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是吾师”,充分说明了宋玉的地位和影响。

从戏剧舞台上被利用的丑角到文学史上被推崇的人,宋玉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应该得到澄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