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欧洲的罢工浪潮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席卷欧洲的罢工浪潮

1968—1970年,罢工浪潮来势极猛,席卷整个欧州,以致当时的许多观察家担心会爆发革命。罢工过后,各地工人的工资大幅度增长,工会的力量大大加强。

1968年5、6月间,停滞不前的法国劳资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工人举行了三个星期的总罢工,占劳动力总数三分之二的工人参加罢工,整个国家受到极大震动。结果签订了一项三方协议,即格雷纳尔议定书,该议定书同十三年前签订的马蒂诺协议具有同等重要意义,标志着法国劳资关系的转折。最低工资提高了35%,平均工资提高了10%,政府保证用立法来保护工会在企业内的权利。

1968年11月,意大利自由工会联合会和意大利劳动者总联合会共同举行了一次全国性罢工,要求增加退休金。1969年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国各地非正式罢工此伏彼起。许多工厂选出了自己的地方代表,这对意大利来说确是一个新生事物,使人不禁联想到英国车间的工人代表。工会好不容易又重新了确立了它的领导地位。1969年秋,总共约400万产业工人参加罢工,另外还有150万农业工人参加罢工。共损失52,000万个工时,其中工业方面的损失为4亿个工时。工人纠察队很活跃,经常同警察、管理人员和工贼发生冲突,也发生了几起捣毁机器设备的事件。1969年11月大规模示威达到最高潮,15万名金属制造工人举行一次横穿罗马的规模宏大的和平进军。这次罢工的结果之一是颁布了“工人宪章”,该宪章使地方工会的活动受到了法律的保护,使雇主不再能限制工厂一级工会的活动。金属制造工人的工资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每周工作时间有所削减,加班受到了限制。随后几年,工厂一级的谈判广泛普及,牢固地确立了“结合式”谈判制度。

1969年9月,德国100多万工人举行非正式罢工,要求提高工资。这种罢工不仅使雇主感到极大震惊,而且使工会领导人也感到极大吃惊。参加罢工的有钢铁工人、矿工、码头工人、公务人员等等。罢工取得了胜利。工资的增长幅度要比人们预料的大得多。

此外,在瑞典大约五万名教师、铁路职工和其他公务人员在1971年举行罢工,他们的联合会再次要求提高工资,其幅度要超过蓝领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因为瑞典的边际所得税率很高,具有很强的平均主义倾向。当具有工会组织的军官也要举行罢工时,政府不得不通过立法来解决这一争端。

因篇幅有限,其他国家的罢工不便一一例举。导致本世纪六十年代整个欧州大罢工的原因在于物价急剧涨和实际工资下降。在工资与物价的变化和劳资争议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前者对后者有巨大影响。消费品价格上升会使人们感到不满,而货币工资提高则会缓和人们的不满。实际工资的影响比较微妙,因为大多数人在某种程度上都被货币的假象所迷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正在觉醒,最终将觉察到实际收入的变化,而实际收入的降低成为罢工的强大因素。

只要我们把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两者增长的百分比加以比较,实际工资的增长远远落后于货币工资。以法国为例,1961年到1971年的11年中,货币工资的年增长百分比分别为7.7,8.5,8.6,6.9,5.8,5.9,6.0,12.4,11.3,10.5,11.2。而实际工资的年增长百分比分别为4.4,3.4,3.6,3.4,2.5,3.1,3.3,7.5,4.6,5.0,5.4。由此可见,货币工资有增长,而实际工资却处于停滞或下降水平,其中的奥妙是被物价上涨所抵消。这就是欧州六十年代发生大罢工的主要原因。

本世纪六十年代席卷欧州的罢工浪潮为我们提供如下的教训:如果物价急剧上涨影响实际工资的下降,就有可能引起社会秩序的动荡。这可以说是一条铁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