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的晚产
1945年8月6日,几架美国飞机把一颗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投在日本广岛。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原子能,虽然是一次不幸的利用。但是,也许原子能的利用理应更早些,几位著名科学家的偏见使它晚产了。1934年意大利的恩里科·费米,德国的哈恩和梅特纳,法国的伊伦·约里奥——居里等人先后用中子轰击铀,发现了四种新的放射性物质,他们认为这是超铀元素,并且给它们命了名。只有年轻的诺达克夫妇提出相反意见;这四种物质不是超铀元素,而是铀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裂变产生的碎片,是已知元素。但几位科学巨星不相信原子核能被中子击碎。四年后,1938年,居里夫妇从铀的照射产物中发现了与已知元素镧性质相同的物质。他们也发表文章认为原子核可以裂变。但偏见使得哈恩、梅特纳等人连论文都不屑一顾。哈恩的朋友和助手施特拉斯曼读了居里夫妇的论文后,激动地找到哈恩,让他也读一读,哈恩仍然拒绝读。施特拉曼只好把文章的精华讲给哈恩听。哈恩这才从执拗的偏见中被拉出来。他扔掉手里的雪茄就跑到了实验室。几天后,核裂变被证明了。1939年10月21日爱因斯坦亲笔签暑的一封长信交给了美国总统罗斯福。信中讲了核裂变的军事意义,提出抢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的建议。1945年7月1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世界上首次核实验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进行。原子弹问世了。如果不是几位科学巨星的偏见,或许它会早些出世?或许第二次世界大战会有另一种发展?核裂变发现中的小风波告诉人们,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偏见一旦入脑,真理就无从入耳。名人、伟人、巨人的偏见能转化成巨大的阻滞力、扭曲力乃至破坏力,影响科学、文化、历史发展的进程。每个人,特别是说话、拍板、决策“占地方”的人要力戒自己,防止偏见!防止偏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