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到的《子夜》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早到的《子夜》

《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它标志着茅盾的创作走向成熟。但是,茅盾先生却称《子夜》是“半肢瘫痪”的,因为它并没有反映作者起初的全部创作意图。

《子夜》是一部早产的作品,它提前来到了人间。1930年春,茅盾从日本回国,当时国内政治局势十分混乱,加上他自己身体状况不佳,所以他决定暂停创作。他每天走亲访友,借以休息疗养。通过那些复杂的社会关系,茅盾对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当时学术界正在为中国的社会性质进行论战,革命派认为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托派则认为是资本主义社会。另外,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上海,民族资本家为了转嫁危机,加紧对工人剥削,这引起了工人的强烈反抗,并从经济斗争转到政治斗争。面对这种状况,茅盾决定写一部小说反映三十年代的社会现状,并用它驳斥托派的谬论。

1931年春茅盾开始动笔。写了三四章后,夏天的炎热袭来,写作被迫中断,由于这个停顿,茅盾的兴趣大减,勇气也小了,并且他觉得写成的东西越看越不理想。他原先的计划是通过农村和城市革命发展的对比反映出那个时代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但当时他缺少有关农村革命势力发展的资料,而且根据身体条件和其它客观条件来看,这个计划太大,他有点力不从心,便决定只写城市部分。《子夜》写成后,作者很疲倦,加上神经衰弱,他便没再修改就把小说出版了。作者后来曾说:“我原定计划比现在写的还要大许多。例如农村的经济情形,小市镇居民的意识形态,以及1930年的《新儒林外史》——我本来都打算连锁到现在这本书的总结构之内;又如书中已经描写到的几个小结构,本也打算还要发展得充分些。可是都因为今夏的酷热损害了我的健康,只好马马虎虎割弃了,因而本书就成为现在的样子——偏重于都市生活的描写。”

很可惜茅盾先生没能完成他意图中的鸿篇巨著,不过尽管如此,《子夜》仍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它明确驳斥了托派的理论,指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部分但真实地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国的社会面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