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从来毕有因·[明]兰陵笑笑生》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明]兰陵笑笑生

善恶从来毕有因,吉凶祸福并肩行。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这首诗,是《金瓶梅》第四十七回写苗青图财害主,西门庆贪赃枉法之事所发的议论。它从“善”与“恶”这一对立的道德范畴出发,推论人生的吉凶祸福,总结如何安稳生活的规律,闪耀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光辉。

第一句“善恶从来毕有因”,是对社会生活中人的善恶行为产生根源的认识和看法。“善”与“恶”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阶级中有着具体不同的含义,但作为一种道德伦理观念,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着鲜明的客观标准。如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己不所欲,勿施于人等为善;损人利己,唯利是图,谋财害命,贪赃枉法等为恶。至于对“善”与“恶”的产生根源,历来思想家在认识上有严重分歧,如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无论“善”还是“恶”,他们都认为是与生俱来的,不承认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无疑是一种唯心主义认识论。而作者则认为善恶行为的出现毕竟有因,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决不是无缘无故的。如书中苗青谋财害命,是由于他原与主人之妾有两性关系,并被发觉,遭到痛打所致。可见作者这种认识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第二句“吉凶祸福并肩行”,意谓人生的旅途坎坷不平,吉凶祸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吉中隐藏着凶,福中潜伏着祸,祸福相依,吉凶相连。这种看法正与老子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相一致。的确,在日常生活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作者把“吉”与“凶”,“福”与“祸”的关系比作是“并肩行”,非常形象而又精辟地说明了这一朴素的生活真理,富有辩证的见解。

怎样才能避凶趋吉,除祸得福呢?三、四两句作了明确的回答:“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所谓“亏心事”,即对不起人之事。人只要心胸坦荡,与人为善,公正无私,不损人利己,那就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而毫无愧色,即使在半夜梦中猛听敲门声也不会惊诧。作者从劝善惩恶的目的出发,告诉人们怎样立身处世,怎样自我思想修养,从而成为人们生活的信条,警世意味十分浓厚。

这首诗类似生活箴言,语言通俗平易,比喻形象生动,议论精辟深刻。尤其是后两句,从心理学的角度表述观点,新颖别致,逼真传神,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