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刘克庄
昨者匆匆掷印归,六年岑寂闭柴扉。
岁荒奴仅拾残穗,日晏婢方羹苦薇。
宁渴莫赊邻近酒,尽寒不着借来衣。
中年但祝身强健,要卧松风坐钓矶。
刘克庄为建阳令时,曾作《落梅》诗,中有句云:“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因此被指为“讪谤当国”,坐废十年。观此诗“昨者匆匆掷印归,六年岑寂闭柴扉”,当即作于废官闲居时期。诗的首联写他掷印归家,壮岁闲居,倏忽已是六年。次联写眼下贫寒清苦的生活。第三联正面表述矢志不渝的节操。最后一联,以达观之想,自勉自慰。整首诗显示了诗人在贫困寂寞中的心理矛盾,而以守道安贫的自勉自励,求得内心的平衡。
“宁渴莫赊邻近酒”,语本前人而略有变化。《尸子》载:孔子过盗泉而不饮,恶其名也。陆机本此作《猛虎行》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此处曰:“莫赊邻近酒”,意谓宁受饥渴,也不屈己于人。“尽寒不着借来衣”,似用陈师道故事。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持身严谨。家素贫,晚年为秘书省正字,因预郊祀,寒甚而无绵衣。赵挺之与之有姻亲,借以衣裘。师道鄙其人品,不屑取服,遂以寒疾而死。这两句诗直抒志向,剀切劲健。上句“宁”与“莫”连用,下句“尽”与“不”相用,显示了一种决绝毅然的语气。
自古以来,有墦间乞食的无耻之徒(《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也有不受嗟来之食的刚直之士(见《孔记·檀弓》下)。孔子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自然是读书人的座右铭,然当穷愁潦倒之际,物议入耳,饥寒伤身,仍不能不在曲直进退之间有所思虑。陶渊明诗云:“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刘克庄此诗也是贫富荣枯的心理交战后的产物。“六年岑寂闭柴扉”,他所面临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困苦。壮岁闲居,他应有“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陶渊明诗句)的焦灼;削职为民,他应听得到小人幸灾乐祸的流言蜚语;门庭冷落,他要耐得住亲旧不来往的寂寞。这些,都不是强作达观所能压下去的,只能理智地分析,以道义节操砥砺自我,屏除一切是非毁誉的干扰,从而达到“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的沉静心境。这首诗是作者内心矛盾的剖白,也是自警自励。他继承了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人格精神,也为后人提供了新的人格典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