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会而作并序·[晋]陶渊明》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晋]陶渊明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才)通。旬日以来,始念饥乏。岁云暮矣,慨然永怀。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

馁也已矣夫,在昔多余师。

诗题“有会而作”,即有感而作,“会”即领悟,是诗人晚年回顾一生追求、不断超越时代的记录与总结,从而领悟到先圣“君子固穷”的真正内涵,于是穷且益坚、老而不悔,执着于自己的人生抉择。

据诗歌本身可知,这是一首晚年之作。序中“颇为老农”即有两层意思,既云务农已久,又云年岁既老。“岁云暮矣”,亦当作如此观,包含一年时光与一生旅程的即将结束。“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更是文人暮年强烈的功名意识、传世意识的直接反映,屈原云:“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离骚》),孔子也说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古人虽憾于生不能轰轰烈烈,功业赫赫,但更恨于死后默默,嘉名不显。靖节想到一生苦苦追求,付出的代价、牺牲决非一般士子所知,然而亦可能他日无名,淹没不扬。因此渴望有机会一吐衷肠,详叙痛苦,使后生闻风见义,知今日之节之守、之难之痛。这种深广的忧患意识与紧迫感,只能发自诗人的晚年。诗中就说得更清楚,“老至更长饥”,老至,即至老,据《礼记·曲礼》,古人五十曰始衰,六十曰将老,七十曰老。渊明一生活到六十三岁,此时当在六十岁左右。他长期受到生活的折磨,“时抱羸疾”,加之饥饿,这时似已难维持,若接受馈赠与出仕为官,将会发生转机,然而他知而不悔,宁死不屈。为了理想、操节,他活得太苦太累太艰太难了,然而他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这首诗也是一生出处矛盾、贫富交战的真实写照。“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弱年,即弱冠之年,二十岁,这儿指少年时期。长,常常之事。他从小到老,都经受着饥饿的威胁,他之出仕也是由于经济原因,“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与子俨等疏》),“自余为人,逢运之贫”(《自祭文》),家道衰落,父亲早逝,他只好因“苦长饥”而“投耒去学仕”,他再次出任彭译令也是因为“瓶无储粟”又无生资之术。出仕一可以禄代耕,以取三径之资,二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风波未静,生不逢时,而且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以心为形役,因而明知“耕植不足以自给”(《归去来兮辞》),也自免去职,回到故园。为了平生之志,为了质性自然,他降低了生活的起码要求,只要有衣穿就行,只要填饱肚子就行,那里还期望什么佳肴美味,即使有野菜充饥也行,但生活似乎有意“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即使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也难以维持基本的生计,贫穷、饥饿、灾荒,一齐向他袭来,他有时坚持不住了,就有点动摇,但经过斗争,又精神振奋地挺下来了。《咏贫士》、《乞食》、《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五柳先生传》、《与子俨等疏》、《自祭文》等作品,都真实记叙了他的艰难、困苦,尤其饥饿以及他的挣扎、努力、矛盾、宽慰。“行百里者半九十”,到了晚年,则更难维持了,因为承受辞官归隐带来清贫生活的,除了他本人以外,还有他的妻子儿女。而目前的处境更为严重,比子思居卫时三旬九食(三十天只吃到九顿饭)的境遇还要狼狈,这是真正跌到了社会的底层。正是这种长期的切肤之痛,使他的思想逐步超越本阶级的局限有所升华,使他的社会认识变得深刻、本质,“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就远远高于或放诞、或玄虚、或钻营、或求仙的同时代士子。至于思想、感情与下层人民逐步接近、融合,并产生出表达人民根本愿望的《桃花源记》,更不是同代士子能够企及的。

这首诗也是陶渊明一身正气、大义凛然、穷且益坚的操节的人生宣言。《礼记·檀弓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以袖遮面)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这个饥民面对轻蔑性的施舍,宁死不屈,代表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格尊严与操守节义。而陶潜此处却以反语出之,自己时常称许施粥者的慈善心肠,而深感蒙袂饥民行为之不当,吃嗟来之食何足为恨,结果自己白白饿死。又《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说君子虽然穷,还是坚持着,小人一穷便无所不为、为非作歹了。而渊明表示,固穷是我的本愿,斯滥哪里是我的平生之志。以反问反诘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最后他坚决地宣告:难道为一碗饭,而卑躬屈节?难道为了苟延性命,而吃“嗟来之食”?饥饿又算什么!古时不是有很多固守穷困的人吗?我应该效法他们,坚持到底。他在《咏贫士》中早已表达了这种意愿:“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前修、前贤的榜样,是渊明自宽自励、守节不易的重要动力。年老力衰,身处逆境,饥寒交迫,度日如年,却能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真是高风亮节,高山景行,总能引起后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赞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