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节选)·[唐]韩愈》原文与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韩愈

 

别来已三岁,望望长迢递。

咫尺不相闻,平生那可计。

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

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这首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贬官调迁国子监祭酒自袁州赴京师途中的盆城(古湓口城,今江西九江附近)。诗中富有哲理性诗意的“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一句,写自己对青年时新结交的知己朋友无不于内心充满喜悦之情,而一旦到了桑榆暮景,又自然而然要思念起青年时代所结交的老朋友。

诗中所眷眷思念的“新知”、“故友”,从本不相识到相识、从逐步友好到建立深厚情感,经历漫长的岁月,有着共同的事业性和思想基础,包含着相互间的帮助和促进,而决不是所谓“金钱”。“乐新知”和“思故友”相对成文,互为因果,形象地描绘出有“乐”才会“思”,终“思”始必“乐”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两句着眼点在于“思故友”,至于为何要“思”,写得十分含蓄不露,只有通过悟,才能领悟出诗意奥妙。诗中的“故人”、“故友”、“公”皆指李大夫(李程),诗人被贬荒蛮多毒气的潮州,曾有过“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自杀念头,后改任袁州刺史,并由穆宗召调国子监祭酒,心情似较宽慰,行至江州,不由想起了15年前第一次被贬遇宪宗恩赦时曾请帮助调遣的在朝员外郎李程(《卦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同时想到三年前(元和十三年,818)陈庆余为详定礼乐也奏请韩愈、李程为副职,为弥补此期间诗人和李感情上有些裂痕(或因议论不相合缘故所致),故作此诗以谢。

全诗亦围绕“思故友”展开。已三岁,是实指,指元和十三年(818)迄于十五年(820)秋冬整三年,即诗人被贬潮州至诏调国子祭酒。“望望长迢递”,一再瞻望而时间间隔又是如此长远,这是夸张的写法,表明思念心切。“咫尺”句又用夸张手法,极言其与李相距很近而彼此无音讯,以致平时无从切磋琢磨、有所计议。这四句写得浅近直白,然而十分含蓄,其思念之切和“那可计”的谦逊之言,则为下文“譬如”至“改事”一节谢罪事的伏笔。第四段“我齿”四句先写由诗人的齿落而浮想联翩,以此念及李的身体健康状况。诗人36岁时作《落齿》诗已可见其落齿早衰,对人生寿命长短持乐观态度、倔强精神,而此时此刻齿落已非中年,故再点出彼此年已五十以上(古人以70岁为古来稀),寒来暑往,年龄不饶人,不由自感彼此已到了风烛残年,更促使诗人对李的悬念。“齿落”本是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但随着年龄的差异,则意味着健康状况的衰老。诗人悬念李的衰老程度,不直接询问对方发白多少,而是通过形象地描述自身齿落且尽而由此联想及彼,显得更为生动感人。赵翼称其“古诗之奇崛”,确中肯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