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唐·王之涣》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即今天甘肃省武威县,是唐代的边塞。唐代有一种宫调曲称为《凉州》。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是按曲制词。

这首诗以开阔的视野,宏大的气势,描绘了凉州一带雄浑寥廓而又凄凉荒寒的自然景色。试看:滔滔黄河从它身边流过,那高高的河床,雄伟的大堤似乎拔地而起,波涛翻滚的黄水好象从天上流过,一直消逝在东方飘渺的白云中间。凉州城座落在万丈高山之侧,高山大河更衬托出凉州的雄浑、险峻和孤寂。第二句中一个“孤”字,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作者凄凉、寂寞、感伤的心绪和情怀。

在这样的氛围中,他又听到了悠扬的羌笛声。笛声吹奏的是《折杨柳》曲,其声肃杀哀怨,如泣如诉。《折杨柳》曲今天已经失传,我们当然无从领略它的情调了。但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的歌词:“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横笛,愁杀行客儿。”从这歌词中可见《折杨柳》曲是充满离愁,怨恨,思乡之情的哀叹调。而这曲调又是最适合用羌笛来吹奏的。所以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然而,王之涣却正话反说,他没有直写听《折杨柳》曲后的感受,而是用劝慰的委婉口气,告诉吹笛者:不必用《折杨柳》曲来表达胸中的忧怨吧,春风本来是难得吹过玉门关的。玉门关,在今天甘肃敦煌县西,离凉州不远,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既是写实,写出了塞外的荒凉和寒冷,当中原已是百花竞开,杨柳吐穗的时候,塞外依然是一片萧索的残冬景象,杨柳枝恐怕尚未返青。另外,这句诗又有着微妙的象征意义:春风暗指着朝廷的恩泽和温暖。朝廷忘记了守边戍卒的艰辛,戍卒们无可奈何,只得借唱《折杨柳》曲来表达怨恨之情,吹笛者吹出了每一个戍卒的心声。

作为边塞诗来看,王之涣的《凉州词》是一首难得的佳作。它对甘肃一带自然风光的生动描绘,它对守边戍卒们艰辛生活的委婉反映,都给人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写景处处从大处着笔:大河、白云、高山、孤城,无一不呈现雄浑之美,崇高之美。写情则细腻曲折,怨而不怒,有着柔婉之美,含蓄之美。今天读来,依然给我们以无穷的美感享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