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池·第二折
(郑府尹上,云) 老夫郑公弼。自从遣我元和孩儿上朝取应,不觉又是两年光景。功名成否,自有个大数,这也不望他了。只是一去许久,怎么书信也不捎一封儿来,使老夫好生牵挂。正是虽无千尺线,两地系人心。(张千上云) 可早来到也。老爷,张千叩头。(郑府尹云) 我正在此想念。张千,我元和孩儿好么?(张千云) 好教老爷得知。大相公来到京师,不曾进取功名。共一个行首李亚仙作伴,使的钱钞一些没了,被老鸨赶将出来,与人家送殡唱挽歌,十分狼狈。连小的也没处讨饭吃。一径的来报知老爷,可支些俸钱,去取了大相公回来。(郑府尹做怒科,云) 嗨,谁想元和孩儿在都下没了钱,与人家送殡唱挽歌。兀的不辱没杀老夫也!张千,将马来,老夫亲自到那里看那厮去。(下) (正旦引梅香上,云)想这虔婆,好是不中,见元和无了钱物,就赶将出去。我想的有人家虔婆利害,也不似俺娘这般忒狠毒也呵。(唱)
[南吕·一枝花]俺娘眼上带一对乖,心内隐着十分狠,脸上生那歹斗毛,手内有那握刀纹。狠的来世上绝伦,下死手,无分寸。眼又尖,手又紧。他拳起处又早着昏,那郎君呵不带伤必然内损。
[梁州第七]俺娘呵,则是个吃人脑的风流太岁,剥人皮的娘子丧门。油头粉面敲人棍,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筋。娘使尽虚心冷气,女着些带耍连真,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则俺那爱钱娘扮出个凶神,卖笑女伴了些死人,有情郎便是那冤魂。俺娘钱亲钞紧,女心里憎恶娘亲近,娘爱的女不顺。娘爱的郎君个个村,女爱的却无银。
(卜儿上,云) 自从我将郑元和捻了出去,我这女儿为他呵,在家茶不茶,饭不饭,又不肯觅钱。如今郑元和无了钱,与人家送殡唱挽歌讨饭吃。今日有一家出殡。料得他必然在那里唱歌。我如今叫女儿出来,在看街楼上看出殡去。他若是见了元和这等穷身泼命,俺那女儿也死心塌地与我觅钱。孩儿那里。(正旦见科) (卜儿云)孩儿,我和你到看街楼上散闷去。今日有个大人家出殡,摆设明器,好生齐整。我和你看一看波。(正旦云)我本懒的去,争奈我这虔婆絮聒杀人,无计奈何,须索跟他走一遭。好波,我跟奶奶去看看。(做走科) (末净唱挽歌上) (唱)
[商调·尚京马]也则俺一时间错被鬼昏迷,是赡表子平生落得的。那有见识的哥哥每知了就里,似这等切切悲悲,从今后有金银,多攒下些买粮食。
(正旦云)这虔婆则道我见元和穷身泼命,必然不睬他。他不说呵便罢,他若说呵,着他吃我几嘴好的。(卜儿云)孩儿,你看那无钱的子弟,在那里迎丧送殡哩。(正旦唱)
[隔尾]你道是无钱的子弟那里迎丧殡,(云)你兀自戏说哩,(唱)这须是你爱钱的虔婆送了人。(卜儿云)这亡化的,不知是婆娘是汉子。(正旦唱)那亡化的婆娘不须你问。(卜儿云)不知他偌大年纪了。(正旦唱) 多管是未及到五旬。(卜儿云)为甚的无个亲眷那? (正旦唱) 你道为甚的无个六亲。(卜儿云)不知害甚么病死了那。(正旦唱) 想则为那苦尅瞒心钞儿上紧。
(卜儿云) 兀的不就是那郑元和?是谁家死了人,要郑元和在那里啼哭? (正旦唱)
[牧羊关] 常言道街死巷不乐。(卜儿云) 你只看他穿着那一套衣服。(正旦唱) 可显他身贫志不贫。(卜儿云) 他紧靠定那棺函儿哩。(正旦云) 谁不道他是郑府尹的孩儿。(唱) 他正是倚官挟势的郎君。(卜儿云) 他与人摇铃儿哩。(正旦唱) 他摇铃子当世当权。(卜儿云) 他与人家唱挽歌儿哩。(正旦唱) 唱挽歌也是他一遭一运。(卜儿云) 他举着影神楼儿哩。(正旦唱) 他面前称大汉,只待背后立高门。送殡呵须是仵做风流种,唱挽也则歌吟诗赋人。(虚下)
(郑府尹引张千上,云) 张千,那厮在那里? (张千云) 则这杏花园里便是。(做见净科) (郑府尹云) 兀那厮甚么人? (张千云) 则这个便是帮着相公使钱的赵牛筋。(郑府尹云) 张千,与我打这厮去。(做见末科) (郑府尹云) 张千,打这小畜生。(张千云) 他是大相公,小的则是泥鞋窄袜的公人,怎么敢打?(郑府尹做怒科,云) 你不敢打,取板子过来,待我自家打。(做打科,云)辱子! (张千云) 休说褥子,破席头也没一块。(做打死科) (郑府尹云) 元和! (张千做摸鼻子科,云),哎呀!死了,死了,怎么元和? (郑府尹云) 张千,我既打死这辱子,你将他尸骸丢在千人坑里。我先回去也。(诗云) 本为求名遣入都,岂知做出恁卑污。这等辱门败户羞人甚,倒也不若无儿一世孤。(下)(净上,报科,云) 李家姨姨,郑老相公在杏花园打死郑舍了也。(旦慌去看科,云) 呀,元和!你真个打死了那。(唱)
[骂玉郎] 打的你浑身鲜血糊涂尽。我这里观了容貌,他那里减了精神。就着这车辙里雨水天生近,用手去满满的掬,口儿中款款噙,面皮上轻轻噀。
[感皇恩] 你死的来不着家坟,撇的我那里终身。(做叫科,云)元和,请起波,请起波。(唱)谁着你恋莺花,轻性命,丧风尘。(末做醒科,云)哎呀!醒便醒了,怎么捱的这等疼那。(正旦唱)他道是元和醒也,这的便子弟还魂。(正末做惊复倒科) (正旦云)元和,是我在此。(正末做起科,云)姐姐,你不怕旁人耻笑,妈儿嗔怒,俺家爷爷怪恨那。(正旦唱)我也怎怕的旁人笑,劣母嗔,你爹恨。
[采茶歌]我怕你死在逡巡,抛在荆榛,又则怕旁人夺了你个俊郎君。(末云)你妈儿利害哩。(正旦云)俺娘便利害呵,(唱)我也则是一度愁来一度忍。(末云)俺家爹爹打的我苦也。(正旦唱)你爹打你呵,谁教你唱一年春尽一年春。
(卜儿上,云)要我直赶到这里,你这贱人还不快家去,快家去!
(正旦云)俺娘拄着这条瘦亭亭拄杖,也不是条拄杖那。(唱)[黄钟煞]则是个闷番子弟粗桑棍。(云)系着这条舞旋旋的裙儿,也不是裙儿。(唱)则是个缠杀郎君湿布裩。接郎君分外勤,赶郎君何太狠。常言道娘慈悲,女孝顺;你不仁,我生忿。到家里决撒喷。你看我寻个自尽,觅个自刎,官司知,决然问。问一番,拷一顿。官人行,怎亲近。令史每,无投奔。我着你哭啼啼带着锁,披着枷,恁时分。(云)走到衙门前,古堆邦坐的。有人问,妈妈你为甚么来,送了这孤寒的老身。妈妈道,这都是那生忿的小贱人送了我也。(唱)我直着你梦撒了撩丁,倒折了本。(卜儿拖正旦下)。
(末云)那虔婆好狠也,李亚仙好忍也,我郑元和好苦也。适才亚仙在此,尽有顾盼小生之意。争奈被他虔婆逼勒去了。单留小生一个,又是打伤的人,那里讨碗饭吃。(叹科,诗云)可堪老鸨太无恩,撇下孤贫半死身。仔细思量无活计,不如仍还去唱一年春尽一年春。(下)
石君宝的《曲江池》 (原名《李亚仙花酒曲江池》)写府尹郑公弼之子郑元和上京赴考,在曲江池遇见妓女李亚仙,二人一见倾心,遂寄住李家。两年后钱财用尽。被鸨母赶出,与人送殡唱挽歌谋生。其父闻此事即赶往京城,打郑元和至昏死。亚仙找到元和,又被鸨母逼走。后经过争斗,李亚仙才倾其所有赎身,与元和另住,助其读书。元和中第,夫妻及全家终于团圆。
李亚仙不负郑元和的故事,流传甚广。唐代诗人白居易和元稹在长安新昌里,听艺人说唱这个故事,六个小时还没说完,可见其内容异常丰富。后来白行简将它写成《李娃传》。石君宝改编的《曲江池》,删去了某些情节,使剧本的思想性、艺术性均有很大提高。
这出戏写得很集中。作者把郑元和在妓馆的两年生活,用虚写简略带过,而通过郑元和“与人送殡唱挽歌”这件事,描写各方面的反应,展开尖锐的戏剧冲突,从而热情歌颂了李亚仙善良美好的内心世界,也揭露了郑父的虚伪凶残,鸨母的势力狠毒,暴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现象。
第二折一开始是郑府尹上场。他听张千说: “大相公来到京师,不曾进取功名。共一个行首李亚仙作伴,使的钱钞一些没了,被老鸨赶将出来,与人家送殡唱挽歌,十分狼狈”,顿时怒火中烧,感到“辱没杀老夫”,立即要张千拉马来,要亲自到京城去看。及到京城见了郑元和,便让张千打,张千不敢也不愿打,他说: “你不敢打,取板子过来,待我自家打”,竟然毫无怜悯之心,将自己的独生儿子活活打得昏死,尸骸丢在千人坑里,扬长而去,郑公弼是唐代有名的荥阳望族,他把儿子当做光宗耀祖的本钱。郑元和流落街头,他视为奇耻大辱。“本为求名遣入都,岂知做出恁卑污。这等辱门败户羞人甚,倒也不若无儿一世孤。”四句下场诗,道出这个封建卫道士的全部思想,揭示了他凶狠残暴的阶级本质。
这折戏重在写李亚仙和鸨母。鸨母把郑元和当做嫖客中的“雏儿”,在榨干他的钱财后就一脚踢出门外,使他沦为乞丐。李亚仙是当时的贱民,受尽凌辱和压迫。郑元和的天真、厚道,赢得了李亚仙的爱情。鸨母越不让她爱郑元和,她对郑元和的感情就越强烈。郑元和被鸨母逐出妓馆,李亚仙骂她娘“忒狠毒”,“是个吃人脑的风流太岁,剥人皮的娘子丧门”,“见元和无了钱物,就赶将出去”。从鸨母口里得知: 自从元和被逐,亚仙“茶不茶,饭不饭”,不肯再接客觅钱。鸨母在郑元和给人唱挽歌之时,借口与亚仙上街散闷,想让她看看郑元和的“穷身泼命”,便不再爱他。没想到结果适得其反。街上鸨母与李亚仙的对话充分表现了各自的思想。鸨母说:你看这些无钱的子弟,在那里迎丧送殡哩。李亚仙对:是爱财的虔婆害了人。鸨母问:死者是婆娘,还是汉子?多大年纪?为什么而死?李亚仙影射鸨母,说是婆娘,不到五十岁,使人昧心钱太多而死。鸨母说:郑元和也在那里啼哭。李亚仙答:街道上死了人谁都悲伤。鸨母说:他衣衫破烂。李亚仙答:身贫志不贫。鸨母说郑元和紧靠着棺材,摇着铃铛,举着影神楼儿。李亚仙说他正是依官挟势、当势当权的郎君,是面前称大汉、背后立高门的歌吟诗赋人。这里,作者称颂李亚仙,贬斥鸨母,态度十分鲜明。
李亚仙听说郑元和在杏花园被父亲打死,马上赶往那里哭得死去活来。郑元和苏醒后,问她怎不怕旁人耻笑、妈妈恼怒、爹爹怪恨?李亚仙回答说:我只怕你死去抛尸荒郊,只怕你被人夺了去。当鸨母赶到逼她离开时,她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幸福,和鸨母展开了斗争。她说: “常言道娘慈悲,女孝顺;你不仁,我生忿。”她表示和鸨母没个完,不达目的便“寻个自尽,觅个自刎”,叫鸨母人财两空,还要披枷带锁吃官司。在作者笔下,封建家长对子女的统治改变为对等关系,坚强的反抗精神使李亚仙的形象更加完美高大。
短短一折戏,几个主要人物全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说明作者熟悉底层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疾苦,且有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