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谒金门落花二令·汤式|原文|赏析|鉴赏|译文|注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吕·谒金门 落花二令

汤式

落花,落花,红雨似纷纷下。东风吹傍小窗纱,撒满秋千架。忙唤梅香,休教践踏,步苍苔选瓣儿拿。爱他,爱他,擎托在鲛绡帕。

落红,落红,点点胭脂重。不因啼鸟不因风,自是春搬弄。乱撒楼台,低扑帘拢,一片西一片东。雨雨,风风,怎发付孤栖凤。

这两支曲子,透过落花这一自然景物,真切地描摹出闺中少女惜春、伤春的内在情绪的变化。

前一小令写少女惜春。开始,直接点出“落花”,并重叠出现,使全曲的调子在起首就显得急促、轻松、欢快。像红雨似的落花,一片挨一片,一片追一片随风飘落。“纷纷”见出落花之多,落花之迅。继之,写落花在东风的吹拂下,有的傍在了窗纱上,有的撒满了秋千架。一个“傍”字,摹写出落花不肯坠落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当闺中少女站在窗前看到“落花”的情景时,生出无限的爱恋之意,于是急忙招呼丫鬟梅香,千万不要踩踏糟践,顺着长满苔藓的台阶,挑选些上好的花瓣,用“鲛绡帕”把它们包起来,以见惜春之心。“鲛绡”,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亦泛指薄纱。女子见落花而生恋意,一个“忙”字写其爱花之心切,一个“休”字,写其惜花之情浓; “爱他”二字重叠出现,即写出女子在捡到花瓣时激动难捺的心情,又写出她的天真、纯洁。

曲中出现这样两组意象:落花(红雨),东风、苍苔;小窗纱,秋千架,鲛绡帕。前一组意象纯为自然之物,透过少女的眼睛构成暮春之景。落花本无生命,但在少女的眼里却充满了灵气;东风并不因吹送落花而显得可恶,相反却使人感到了风的轻柔;花虽凋谢了,但阶前的苔藓则更见其碧绿了,小窗纱是她与大自然的联结物;秋千架是她平时玩乐的场所,如今却因落红“铺作地衣红绉”而弃置不用;鲛绡帕本为洁物,少女用以擎托落花,是为了使落花“质本洁来还洁去” (黛玉《葬花词》)。这两组意象结合到一起,完整地表现出少女爱花、惜春,对大自然无限向往的内心世界。

这支曲子始终笼罩着一种活泼、明快的气氛。

后一小令写少女伤春。与前不同,这首小令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开头,“落红”二字重叠出现,紧接“点点胭脂重”句,形容落红之色,使之形象化。宋赵佶词《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写初开之红杏为“裁剪冰消,轻叠数重,淡着胭脂匀注。”与初开之红杏相比,落红的胭脂色在这里却显得有点“重”了,分明失去了初开时的那种明艳清丽的色调。这是为什么?是因为百鸟啼鸣吗?还是因为春风吹拂?不,这些都不是,这都怪春天,春天还有个春去呢!花因春而发,自然也就随春而落。“搬弄”二字颇为传神,把春天写活了,同时,字里行间流露出少女对春天的哀怨之情。“乱撒”三句,写落花之狼藉,少女因落花被胡乱抛撒而变得心烦意乱,从而引起无限的惆怅。最后,由落花的“一片西一片东”,联想到自己如同落花一样无所归宿。现在自己虽然正值青春年华,但青春短暂,红颜易老,不知什么时候就像那落花一样悄然飘落,真是“闺中女儿惜暮春,愁绪满怀无着处” (黛玉《葬花词》)。女子以“孤栖凤”自比,表白自己欲觅求知音的渴望。特别是在寂寞难耐的春夜,雨打芭蕉,风摇梧桐,少女一人独守闺房,如何排遣内心的苦闷与烦恼? “雨雨”、“风风”以重叠形式出现,渲染了愁苦寂寞的气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