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双调] 雁儿落兼得胜令
张养浩
退隐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鉴赏】 从曲词的内容看,该曲是作者隐居历城时的作品。张养浩在英宗至治元年 (1321) 隐居历城,退隐的借口是父亲年迈,实际上是因他直言敢谏,数忤人君。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了他对云山的热爱,表现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摈弃,以及隐迹云山之中清高自娱的思想情趣。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曲亦然。该曲前四句写云山的关系及其相应的变化,是 “无我之境”。“云来”“云去” 两句,描写了山高云多的奇景。高山之上,云雾缠绕,白云飞来之时,山在云海雾幔之中,若隐若现,白云飞走之后,长空如洗,山色如画。“来”、“去” 二字,既写出了云的动态,又写出了山色的变化,更写出了云山的浑然一体。“山因云晦明” 两句,更进一步从显隐、高低的角度来表现云山互相依托、互相映衬、互相变化的关系。云来山晦,云去山明,而云随着山的高低而高低。这很自然地令人想起欧阳修 《醉翁亭记》 中的一段话: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后八句写作者对云山的欣赏和热爱,属 “有我之境”。“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 两句真实地描写出作者观赏云山美景的形态。“仗” 同 “杖”,山高路陡,作者拄杖而行,走走停停。云沙,犹言云海,“沙” 字极尽云海之苍茫。“家” 同 “价”,山家即山那边。作者站在云海之中,极目远眺,山风吹拂着衣袂,飘然欲仙。回头看看山那边的风景,山那边 “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意即可爱的野鹿在山间的草丛里卧着,悠闲得好似睡着了,顽皮的山猿在花丛里戏耍,时而跳着,时而跑着,快乐得不知疲倦。鹿的温驯,猿的顽灵,给云山景色增添了生趣,衬托出作者超然于世外的心性。“云霞” 两句,描写了作者对云山的眷眷深情。在作者看来,那来来去去的云霞、晦明开合的高山,以及山上的鹿猿花草,都是那样的怡然自得,那样地令人爱怜。云山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其中的乐趣,是那些世俗之辈无法用金钱买到的,也是他们无法体会到的。“我爱山无价” 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结尾两句,写作者边走边看,细味山色景观,步迟行缓,渐渐地,感到物我交融,人山之间似乎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人看山,山看人,作者把云山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物我浑然一体,情景巧妙结合的妙境。
全曲如行云流水,跌宕有致。作者把目中所见、心中所感,依次写来,层层递进,却不落痕迹。云、山、鹿、猿、草、花和作者的活动构成一幅云山佳景图,景中有人,静中有动,饶有诗情画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