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越调]凭阑人·江夜|原文|赏析|鉴赏|译文|注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张可久·[越调] 凭阑人

张可久

江夜

江水澄澄江月明, 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鉴赏】 这是一个幽静的夜晚,清清的江水似乎凝固了,让人察觉不到它在流淌,一轮金黄的圆月倒映在水中,显得分外明亮。这时,从江对岸传来阵阵筝声,声声哀怨,使得江这边的人们边听边流泪,一时间满江都是长叹之声。

这首小令让我们想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 《琵琶行》,两者的情节、意境有许多相似之处: 同为江清月明的夜晚,同是凄清哀怨的乐声,同有听者不由自主地共鸣……然而两者在表现形式和侧重点上又有很大差异。《琵琶行》 是长诗,作者以大量的笔墨刻画了弹者琵琶女动人的乐声和悲惨的身世,同时也交代了听者泪湿青衫的原因。而这首小令中,作者没有对弹者进行正面刻画,只闻其乐声,未见其人,作者只是通过听者 “和泪” 和 “长叹” 的反应,反衬出弹者技艺的高超和乐声的哀婉,至于弹者何人,乐声为何如此哀怨,这江清月明的夜晚又勾起了他怎样的伤心事,作者并没有交代。而那些听者又是些什么人,这乐声又为何引得他们 “和泪”、“长叹”,作者也没有交代,从而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人们可以凭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去自由地补充。因此,这首小令同《琵琶行》 一样也深得人们的喜爱。明朝朱权在《太和正音谱》 中介绍知音善歌者蒋康之的事迹时曾说: “蒋康之,金陵人也。其音属宫,如玉磬之击明堂,温润可爱。癸未春,度南康,夜泊彭蠡之南。其夜将半,江风吞波,山月衔岫; 四无人语,水声淙淙。康之和弦而歌 ‘江水澄澄江月明’ 之词,湖上之民,莫不拥衾而听,推窗出户是听者,杂合于岸。少焉,满江如有长叹之声。” 这足以说明此曲感人的艺术魅力以及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