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是一首咏史怀古的诗篇,它借六朝的遗迹,写出了历史上豪门贵族的衰败,以今昔对比,展示了人事的更迭,历史的变迁。
诗的前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以对仗的形式描绘出了乌衣巷一带寂寞衰败的景象。朱雀桥、乌衣巷东晋时是豪门世家聚居游乐的地方,想当年冠盖辉赫,车水马龙,街道上熙熙攘攘,一片鼎盛繁华。现在则完全是另一番情景:朱雀桥边野草丛生,一些无名的小花冷冷落落地开放着;乌衣巷口不见行人,只有黯淡的夕阳照射着这条残破荒凉的街巷。诗人只用“野草花”、“夕阳斜”六个字,便勾画出了眼前的寥落场景,以自然景物暗示出人事沧桑。“花”,在这里用作动词,当开花讲,与下句“斜”字相对。第三四句,既没有接着前两句继续作一般化的景物描写,也没有直抒胸臆写自己的感慨,而是通过精细的观察,从小处着笔,以燕子寻找旧巢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反衬王谢豪门的衰落。从前在王导、谢安的华堂中筑巢的燕子,已经寻觅不到旧居,随着历史的演进,朝代的更迭,那些煊赫一时的豪门贵族的宅第早已不复存在,旧时的燕子只好飞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的家中去筑巢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刘禹锡诗中颇为流传的名句,对它的解释也不尽相同。清代的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无论是当年王谢堂前的燕子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还是王谢子孙已沦为普通百姓,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对燕子的描写,告诉人们历史在前进,人事在变化,那些豪门权贵,终将逃脱不掉衰败没落的命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对比鲜明,通过写景状物,生动地显示出今昔变化;一是因小见大,通过对具体的、细微的事物的描绘,表现重大的、深刻的主题,揭示出旧事物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