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志南《绝句》宋山水诗鉴赏
释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是一首南宋诗僧志南描写春天的小诗。其淡如水,其味却弥长。《娱书堂诗话》记载: “僧志南,能诗,朱文公(朱熹)尝跋其卷云: ‘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沾衣云云,余深爱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开头两句写景叙事,用散行句式,文字上毫无渲染,平易自然如行云流水。“系”、“扶”、“过”三个动词的运用使一个悠闲安详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他从漫长的严冬、蛰居的斗室,来到春天的世界里。他在古树荫下系好小船(“短篷”),走过桥来,手中杖藜敲击桥面,发出悦耳的音响。既然走进了美丽撩人的春天,自然就有所见所闻所感了,这就为下两句抒写主观感受作了导引和铺垫。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常,三四句却峰回路转,别有境界。春天,有缤纷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有动听的声音,写春天而面面俱到,既不可能也无必要。象宋人叶绍翁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样,诗人也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着力描写自己对春风春雨的感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用“杏花”、“杨柳”这两个名词作“雨”和“风”的定语,使比较抽象难摹的 “风”“雨” 形象鲜明了,写出了春雨的芬芳、春风的温柔。而且,“杏花” 和“杨柳”是两个极易引人遐想的美好意象,花红柳绿、蜂鸣蝶舞、春风春雨、纷扬飘洒,把读者引入了如烟如梦的境界。诗人又用 “沾衣欲湿” 和 “吹面不寒”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规定春风春雨的特质。 “沾衣欲湿”, 写春雨之小, “沾”、 “欲” 二字颇为传神,从侧面烘托出牛毛柳絮般纷纷洒洒的微雨; “吹面不寒”,则写春风之暖,这风不是呼啸而来,席卷而去的狂风,而是撩人面颊、挟带暖意的和风。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略作点染,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然后撒手而去,让读者沿着诗人的思维方向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微雨和风、莺啭花香、杨柳依依的烂漫春光。
志南是出家人,知道春秋代序,“万物兴歇皆自然” (李白《日出入行》),所以能不因年老逢春而感伤,能以纯朴真淳之心体会春天的韵味。这首小诗质朴自然,言浅意浓。诗的前两句是铺垫,是导引,后两句是主体。诗人用“即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写风雨来显示春天的大景象,清新洒脱,耐人寻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