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融·西施滩》唐诗赏析,《西施滩》原文与注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崔道融·西施滩①》唐赏析,《西施滩》原文与注释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注释】 ①西施滩: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家住今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腰。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一滩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名噪天下。②宰嚭: 指吴越之战时吴国的宰相伯嚭。《史记》 载: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将珍宝和美女 (西施在其中) 贿通伯嚭,准许越国求和。从此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 的机会,二十年后终于报仇,灭掉了吴国。

【鉴赏】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情景诗。作者在游览西施滩时,针对“女人是祸水” 的传统历史观念,举出历史书证,极力为西施翻案。

首二句出语平缓,旨在澄清历史事实。一个 “陷” 字用得十分精妙,指出吴国灭亡的要害在于太宰伯嚭的贪婪受贿,推翻了 “女人祸水” 论,把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点出西施之名在于扣紧题目。

后二句把议论与抒情和描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了议论入诗者常犯的枯涩毛病。在为西施辩诬之后,很自然地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进一步扣紧诗题。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描摹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春天到了春水湍急,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奔流不息,仿佛因为她蒙上了历史的污垢而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诉说这世事长年累月的不公平。但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只能是作者的想象。所以 “似有” 二字将江水拟人化,且十分贴切自然,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感慨。这二句是在抒情写景中发议论,在抒发议论中渗透了深情。

全诗情景相融,所发议论不仅诉诸理智,而且诉诸感情,将理智和感情糅合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这是本诗高于同类诗的特别之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