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出塞》唐诗赏析,《出塞》原文与注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王之涣·出塞①》唐诗赏析,《出塞》原文与注释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①诗题一作《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②远上:远远直上。孤城:指凉州城,在今甘肃省武威县。仞:八尺。③羌笛:我国西北部羌族的一种乐器。杨柳:指北朝乐府《折杨柳歌辞》。春风:比喻朝廷的关心。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是当时凉州最西境。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初入凉州时,面对黄河、边城的荒凉辽阔景象,以及耳闻 《折杨柳曲》 所产生的感慨,也表现出广大将士为国戍边的悲壮。

前两句描写古代凉州一带荒凉辽阔的景象。诗人先用镜头摄取远景: 黄河汹涌澎湃波浪滔滔地入海,如自下而上、由近及远地眺望,它却像一条洁白的丝带逶迤飞上云端。诗人的视觉与黄河的流向相反,突出了黄河源远流长的悠远仪态,也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重在表现黄河的静态美。诗人又摄取具立体感的近景: 征戍士兵居住的很小的城堡被孤独地屹立在高山环抱之中。用远川高山反衬玉门关地势险要、处境孤危。孤城是一片,是单薄、狭小的,而高山却是万仞的,以数量和体积极不相称的两件事物,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这也是诗人对文字的巧妙组合的功用。

后两句借凄凉幽婉的笛声,表达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感想。以问语转出浓郁的诗意,羌笛之声吹出了戍守者处境的孤危和强烈的怨恨。羌笛演奏的是《折杨柳》 曲调,而折柳赠别在唐代最盛,“杨柳” 的实物、文字与离别便有了比较直接的关系,《折杨柳》 笛曲触动了人们的离仇别恨。不说“闻折柳” 却说“怨杨柳”,用词非常精心,并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戍守者自知,天高皇帝远,朝廷的关心本来是不度过玉门关的,才有了玉门关外处境的孤危和环境的恶劣,才有了杨柳不青和离人想要折杨柳寄情而不能的残酷现实。以“何须怨” 自慰语,深沉含蓄,传达出戍守者在乡愁难禁时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才能如此自我安慰。此足见戍边将士的伟大情怀。

本诗在写作上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是对比的运用和语言的准确、意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