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
堕地无声月满林,深山入夜更山深。
谁言古寺僧房少,隐隐如闻钟磬声。
【评说】
本诗选自王道云辑《龚贤研究集》。
苏州顾氏过云楼庋藏历代名画颇丰,中有龚半千山水册页十二帧,每幅皆有题诗一首,此诗是题第十幅画的。这组册页,龚贤自跋云“长夏山中无事,晨起移小几坐竹中,随画随题,日得一幅,以为清课,非应他人见命,故浓淡多寡,得以自由。”(见《过云楼书画记》卷九)因而,无论这组画,抑或题诗,都是作者主观情感的直接抒写,表现了他“寄情霞上”的审美追求。这首题画诗清拔冲淡,反映了他晚年萧索冷寂的情怀。月出东山,把它那一缕皎洁幽冷的清晖,悄然无声地洒落大地,布满了整个山林,是那么均匀柔和,又是那么宁静。白天山间人迹罕至,此时在月光流金的映照下,越发显得荒凉凄清。诗的第二句用了一个回环的句式,两个“深”字早就使人感受到了深山冷寂的氛围,而且这一感受郁积在心头,久久难以消释。紧接下来,诗意转了一层,身处此中的“我”是否无人为伴呢?有,是古寺僧人,谁说在这种环境之下,古寺僧房少呢,隔着几个山头,隐隐传来阵阵钟磬声,那不是僧寺禅房吗?这若有若无,时断时续的钟声,一则表明山中有人烟,这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以声传景,画中虽然没有出现庙宇,而一切都隐含在钟磬之中了。二则,在这月白风清之夜,深谷幽林中的宁静就被打破,在这喧闹中,更见“蝉噪林愈静”的效果。此时的诗人内心被声声钟磬搅乱,思绪随着空谷回音,传得很远很远。龚贤的画,上承董、巨,静谧秀润,这首题画也体现了这一特色,与中晚唐诗人的风范相一致,这与画家长年治中晚唐诗学,编校《中晚唐诗纪》有密切关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