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
完庵再世梅花庵
①,官廉特于山水贪。
记拓此图梅妙品,奉常宝蓄金惟南
②。
假归洞庭小石室
③,终日默对心如憨。
心开手应遂捉笔,水墨用事空青蓝。
天光惨淡云郁勃,山影明灭雨意含。
重峦沓巘拥湿润,远岫细琐多杉柟
④。
飞淙迸壑势莫拗,梁圯跨怒森犹监。
人家杂住映深坞,林蹊互接迷阴岚。
梅庵如在当叹息,逼人咄咄夫何惭。
有如明月映
秋水,水月浑合光相涵。
此图传世人共保,未特珍重宜子男。
我因题句感夙昔,物是人非怀莫堪。
【注释】
①梅花庵:也简称“梅庵”,即元代画家吴镇。 ②奉常:明代画家夏昶,曾任太常寺少卿。南金:比喻南方优秀杰出的人物。③洞庭:刘珏致仕回长洲后,重整旧居,园中引水作池,垒假山,号曰“小洞庭”。④柟(nan):同“楠”,楠木,生长南方,木质坚密,为建筑及制造器物的良材。
【评说】
本诗选自张丑《清河书画舫》卷一二上。
刘珏,明初画家,字廷美,因曾任职刑部,故称“西台”,其生平详见刘珏《题沈周有竹居图》“评说”。梅道人,即元代画家吴镇。刘珏临摹吴镇的《夏山欲雨图》,沈周为之题诗、题跋,作了很高的评价,题跋云:“右原本为《夏云欲雨图》,实出梅花道人之笔,夙蓄夏太常(昶)所。刘完庵佥宪假临几月,始就绪,当时示予,为之叹赏夺真。佥宪公亦自珍爱。佥宪既观化,其孙传知先生所惜,益加敬焉,因索余疏其所自云。宏治乙丑三月修禊日,沈周题。”宏治乙丑,即宏治十八年(1505),三月修禊日,即三月三日。刘珏死于成化八年(1472),距沈周题诗已有三十多年,难怪诗人要在题诗中抒发出深切的缅怀之情和“物是人非”的感叹。
刘珏是明代初年的重要画家,在绘画艺术上给予沈周以很深的影响,张丑认为:“皇明画学,自刘廷美开山之后,当推沈启南为广大教化主。”(《清河书画舫》)他还对刘珏的《夏山欲雨图》和沈周的题诗,作出精当的评价云:
黄淳父藏刘廷美佥宪《夏云欲雨图》,上有沈启南征君题咏,足称真迹逸品上上。盖云山月峤,晓烟暮霭,雨弄晴,晴欲雨,古今画流所难,非若晴峦雪岭,潇洒风林,淋漓雨榭,犹可纵笔而成者也。今廷美之为此图也,不特上掩仲珪,足可比肩北苑,且启南长歌,言言金玉,字字珠玑,真是诗中画,画中诗,较之家藏《放鹤图》,相去何啻倍蓰耶?
沈周的题诗,可以分成三层,每层八句。第一层八句,写画家的审美个性。诗是从称赞吴镇、刘珏的画艺、人品下笔的,开端两句说刘珏是吴镇再世,他为官清廉,而特别贪爱自然界的山水和山水画,一“廉”一“贪”,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刘珏高尚的品格和酷爱山水的审美情趣。吴镇的《夏云欲雨图》是妙品,所以夏昶视若珍宝,收藏好这幅出自南方名画家的艺术品。“假归洞庭”以下四句,描写刘珏如痴如醉地整日观摩吴镇的画幅,直到心有所悟时然后动笔临摹,诗句和题跋的“假临几月,始就绪”相呼应。
第二层八句,具体描绘画面的景象,再现此画云雾滃郁、山峦层叠、泉瀑飞流的绘画美,其中“山影明灭雨意含”一句,状画中欲晴欲雨、山色有无间的笔墨意韵,尤能切合画幅的题意和画境。
第三层八句,写观画感慨。前四句,称赞刘珏《夏云欲雨图》气韵生动、气势逼人,与吴镇的原画相比,毫无愧色,吴镇如果健在,也会赞叹不已的。沈周运用生动的比喻写道:“有如明月映秋水,水月浑合光相涵”,形容吴镇的临本有“夺真”之妙,与原画犹如水月相映,水月相浑,水光月色相涵。后四句,诗人说此图应该长久传世,众人共同保护它;我现在为它题诗,想起过去的交往和情谊,缅怀斯人,真有“物是人非”的感慨,令人不堪承受。
全诗多方面地表现刘珏绘画艺术的成就,既论其艺术渊源和审美倾向,又描绘《夏云欲雨图》的画面景象和抒写观画感慨,诗中流露出石田翁对吴镇、刘珏绘画艺术的仰慕、崇敬之情。题诗写在沈周的晚年,可以说是画家记述自己艺术道路上深受吴镇、刘珏熏陶的印记。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说:“石田绘事,中年以子久为宗,晚年醉心于梅道人。”沈周晚年独重吴镇,刘珏正是引导他走上这条艺术道路的一位长者和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