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承旨采菱图》题画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金农

吴兴众山如青螺,山下树比牛毛多。

采菱复采菱,隔舟闻笑歌。

王孙老去伤迟暮,画出玉湖湖上路。

两头纤纤曲有情,我思红袖斜阳渡

【注释】

①吴兴:今浙江湖州。青螺:山峰耸立如螺髻。辛弃疾《水龙吟》:“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②复:又。③王孙:王者之后代,因赵孟頫为宋宗室后裔,故称。迟暮:比喻人的衰老。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④两头纤纤:古代歌曲名。此处又指菱角两端的尖角。⑤红袖:指采菱女。

【评说】

本诗选自故宫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藏金农《采菱图》。

画上冬心跋曰:“此诗余题赵承旨《采菱图》之作也。清夏无事,画以遣兴,又书此诗,奉寄高流一笑。曲江外史记于广陵僧舍。”是知此诗原非自题画作。赵孟頫(承旨),浙江吴兴人,对家乡山水以及采菱的场景了如指掌,写此小品,自当不在话下。吴越山水,青秀婉媚,草木华滋,水网密布,景色宜人。江湖间多养菱芰,秋来采菱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姑娘们娇好的身影出现在江滨湖畔,她们成群结队,荡舟水面,采菱复采菱,这一简单的重复劳动并不显枯燥乏味,因为始终有歌声笑语陪伴。此情此景,令人心向神往,即便是年老体衰的赵孟頫,平日里时常要自伤贫病迟暮,见此不免勾起一番情丝,用心绘出一条玉湖路。湖面宽阔,菱叶密布,路从何而来?君不见,片片扁舟,两头纤纤,轻泛湖面,“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梁元帝萧绎《采莲赋》),自然而然在碧绿的菱叶水面中间形成一条玉路,清清的,宛可见底。画中美景,更兼采菱女情真意切的《两头纤纤》,使得金农也为之留恋不已,思念起“纤腰束素,迁延顾步”,“恐沾裳而浅笑,畏船倾而敛裾”(萧绎《采莲赋》)的采菱女,以及斜阳映照下的渡口。于是他也提起画笔,作《采菱图》,使之成为永恒,与承旨所画相比,更多的加入了自己的感情。他以花青染出一带远山,可见草木之多之密,其形如螺髻,充分体现出江南山石的温柔秀丽。赭色抹出明净的沙滩,湖水荡漾,无数小船撒在浮菱之中。朱色的少女的身影,或打船桨,或忙于采菱,婀娜动人,极富生活气息。尔后,作者便将题赵孟頫之诗复题于自己的画上,诗画互为彰表,情景交融,自然和谐。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