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景楼·柴望》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柴望

早被垂杨系去舟,五更潮落大江头。

关河北望几千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昔日最多风景处,今人偏动黍离愁。

烟沙澒洞翻蘋末,欲倚西风问仲谋。

江苏镇江西北北固山上有甘露寺,寺中有多景楼,据《墨庄漫录》载:李德裕在《题临江亭》诗有“多景悬窗牖”之句,以是得名。曾巩作《甘露寺多景楼》诗曰: “欲收佳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其中含有一丝隐退之意。柴望登多景楼,只见风景依旧,“昔日最多风景处”,“淮海南来第一楼”,实非虚语。但时代毕竟不同了。诗人生当南宋末年,大江北面的广大地区,在异族统治下,已经过了一百五十年;元蒙政权也早已取代了女真贵族的统治,现正虎视眈眈地觊觎着南方;南宋小朝廷岌岌可危。处在此时此地的诗人,睹景生情,引发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忧心忡忡的惆怅情绪。

首联写诗人登楼所见: “早被垂杨系去舟,五更潮落大江头。”柴望登多景楼,当在初秋时节。诗人凭栏眺望,只见堤岸杨柳低垂,微风起处,摇曳生姿;江边系着一排小船,静静地躺着;本应汹涌澎湃的潮水,在五更时退落,这时江面已风平浪静了。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显得那么平和宁静,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从全诗看,开头仅是一种铺垫,是诗人采用的一种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颔联“关河北望几千里,淮海南来第一楼”,出语虽平淡,诗人的感情却是极为深沉的。北望中原,几千里锦绣河山,是谁家天下?诗人没有点出,但其中却包涵着无限的痛苦和悲愤。因而“淮海东南第一楼”,就不是一种纯粹的赞美之词了。而是说,整个淮河下游,海州以西的北方广大地区,都已沦陷在敌人的铁蹄之下,唯有这“东南第一楼”尚可登高临远!无穷意象尽在这不言之中!

颈联“昔日最多风景处,今人偏动黍离愁”,这里名为“多景楼”,风景固然是好,但它却是昔日的景象!只要稍有一点正义感和爱国心的人,有谁在此时登楼还有心思赏玩风景呢?有谁不由此而产生“黍离”之愁呢?“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东晋过江诸人的这句话,不正道出了古今那些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吗?“黍离”典出《诗·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稷彼之苗。行动靡靡,中心摇摇。”说王宫里生长起茂盛的禾苗和黍类,后因以“黍离”比喻王朝的倾覆和破败。

尾联“烟沙澒洞翻蘋末,欲倚西风问仲谋”,澒洞,弥漫无际的意思。“蘋末”据宋玉《风赋》: “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意思是:风起处,烟雾尘沙弥漫无际。“仲谋”,三国时吴主孙权,字仲谋。他十九岁执掌政权,统率军队,不断地和敌人作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有“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句。这句意思是,在秋风里倚楼而望,欲问孙仲谋,何日方能收复神州?可现在既不是三国吴时,也没有象孙仲谋那样的英雄。诗人面对着的是国事日非、大势已去的时代。诗人内心强烈的呼唤与现实黯淡无望之间的反差是那样的巨大,只能徒唤奈何!这里,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深深惋惜惆怅的情绪,不是溢于言表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