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诗歌《题《呐喊》①》原文与赏析
弄文罹文网②,
抗世违世情③。
积毁可销骨④,
空留纸上声。
【注释】
①《鲁迅日记》1933年3月2日记:“山县氏索小说并题诗,于夜写二册赠之。《呐喊》云: ‘弄文罹文网……’《彷徨》云:‘寂寞新文苑……’”山县氏全名山县初男,日本人。
②文网,法网,此指国民党政府对进步文化的反动围剿,大兴文字狱。
③“抗世”句,指反抗黑暗反动统治,从而违反庸夫俗子苟且偷生的世俗之情。
④“积毁销骨”,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文选》注:“谗毁之言,骨肉之亲,为之销灭。”
【析】 《题〈呐喊〉》是应日本人山县初男之请而作的。作于1933年3月2日晚,同时作的还有 《题〈彷徨〉》 一诗。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也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内收鲁迅1918年至1922年间创作的小说十四篇。初版于1923年8月,距鲁迅写作该诗已近10年。因此,《题 〈呐喊〉》诗既是对小说内容和在当时即五·四前后的社会影响的概括,也溶进了对其后十年间作者对于现实的慨叹。
“弄文罹文网”,弄文,指弃医从文,以文学为武器,来唤起“沉默的国民”的觉悟,不断地写作“为正人君子深恶痛绝的文字”,揭露新老军阀的罪恶行径和各种黑暗的社会现象,因此也就不仅更“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绝”,更为各种新老军阀,国民党当局所不容,触犯了他们的法网,先后遭到段祺瑞、蒋介石下令通缉。这句诗里所包含的既是鲁迅对十几年来战斗生活的总结以及由此引起的慨叹,对于当局又是一种揭露。
“抗世违世情”,是对自己劳绩的自我评价,也是对于自己遭到的攻击、迫害原因的剖析。“抗世”,是和那个黑暗社会的抗争,与这样的社会进行强有力的抗争,就注定为这社会所不容。
第三句用典,“积毁可销骨”,是极写谣言诬蔑的可怕和凶恶,然后顺承下来引出结句 “空留纸上声”。空留者,徒然留下也。鲁迅几十年一直为人民的解放而呐喊,但社会黑暗依旧,故曰 “空留纸上声”,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尽管“积毁可销骨”,尽管有各种攻击、诬陷、流言、诅咒,尽管文网森严,压迫日甚,鲁迅仍然如参天大树般屹然挺立,《呐喊》仍然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巨大的艺术魅力长留人间。这却不是那些 “毁者,压迫者所能制止的”。
这首题赠诗虽短小,却有极大的概括力,包孕着对于黑暗社会的巨大的愤慨情感。诗中前二句对偶,工稳整饬,显示出深厚的诗歌艺术功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