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名著·杂剧编·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辞典·杂剧编·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

北番呼韩耶单于控甲十万,南移近塞,欲向汉朝请婚。汉中大夫毛延寿,趁选美之机广掠钱财,唯成都秭归王昭君,生得光彩射人、天下绝色,不肯行贿。于是毛延寿在美人画图上点眇一目,使昭君囚于永巷,十年未见君王。一日,昭君寄怨于琵琶以销愁、偶逢汉元帝巡宫,见之神魂颠倒,惊叹不已。即赐恩宠封为明妃,并下令斩杀毛延寿。毛闻讯逃往北番,把昭君美人图献给单于,呼韩耶即差番官,决意向汉王索要昭君,不然就要大军南侵。汉元帝闻报便召群臣商议,满朝文武却无退敌之策。明妃为报知遇之恩,情愿和番,以息刀兵。汉元帝迫不得已,只得割恩舍爱,在灞桥为昭君饯行,别情依依,几为肠断。昭君留下汉宫妆,换上胡人服,和番而去。行至番汉交界的黑龙江,以酒向南浇奠,随之投江而死。汉元帝魂牵梦绕,昼夜悲愁。最后呼韩耶单于亦寄恨于毛延寿,把毛押回汉朝,愿意修好。汉元帝即将毛延寿斩首,祭奠在明妃灵前。



(番使拥旦上,奏胡乐科,旦云) 妾身王昭君,自从选入宫中,被毛延寿将美人图点破,送入冷宫。甫能得蒙恩幸,又被他献与番王形像。今拥兵来索,待不去,又怕江山有失,没奈何将妾身出塞和番。这一去,胡地风霜,怎生消受也! 自古道: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驾引文武内宫上,云) 今日灞桥饯送明妃,却早来到也。(唱)

【双调新水令】 锦貂裘生改汉宫妆,我则索看昭君图模样。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本是对金殿鸳鸯; 分飞翼,怎承望!

(云) 您文武百官计议,怎生退了番兵,免明妃和番者。(唱)

【驻马听】 宰相每商量,大国使还朝多赐赏。早是俺夫妻悒怏,小家儿出外也摇装。尚兀自渭城衰柳助凄凉,共那灞桥流水添惆怅。偏您不断肠,想娘娘那一天愁都撮在琵琶上。

(做下马科) (与旦打悲科) (驾云) 左右慢慢唱者,我与明妃饯一杯洒。(唱)

【步步娇】 您将那一曲阳关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慢慢的捧玉觞。朕本意待尊前捱些时光,且休问劣了宫商,您则与我半句儿俄延着唱。

(番使云) 请娘娘早行,天色晚了也。(驾唱)

【落梅风】 可怜俺别离重,你好是归去的忙。寡人心先到他李陵台上,回头儿却才魂梦里想,便休题贵人多忘。

(旦云) 妾这一去,再何时得见陛下? 把我汉家衣服都留下者。(诗云) 正是: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 (留衣服科) (驾唱)

【殿前欢】 则甚么留下舞衣裳,被西风吹散旧时香。我委实怕宫车再过青苔巷,猛到椒房; 那一会想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又横心上。看今日昭君出塞,几时似苏武还乡?

(番使云) 请娘娘行罢,臣等来多时了也。(驾云) 罢罢罢! 明妃你这一去,休怨朕躬也。(做别科,驾云) 我那里是大汉皇帝! (唱)

【雁儿落】 我做了别虞姬楚霸王,全不见守玉关征西将。那里取保亲的李左车,送女客的萧丞相?

(尚书云) 陛下不必挂念。(驾唱)

【得胜令】那里也架海紫金梁?枉养着那边庭上铁衣郎。您也要左右人扶侍,俺可甚糟糠妻下堂?您但提起刀枪,却早小鹿儿心头撞。今日央及煞娘娘,怎做的男儿当自强!

(尚书云) 陛下,咱回朝去罢。(驾唱)

【川拨棹】怕不待放丝缰,咱可甚鞭敲金镫响?你管燮理阴阳,掌握朝纲,治国安邦,展土开疆; 假若俺高皇,差你个梅香,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恋恁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尚书云) 陛下不必苦死留他,着他去了罢。(驾唱)。

【七弟兄】 说甚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 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梅花酒】呀! 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 人搠起缨枪, 马负着行装, 车运着糇粮, 打猎起围场。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 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 过宫墙,绕回廊; 绕回廊,近椒房; 近椒房,月昏黄; 月昏黄,夜生凉; 夜生凉,泣寒螀; 泣寒螀,绿纱窗; 绿纱窗,不思量!

【收江南】 呀! 不思量除是铁心肠! 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

(尚书云) 陛下回銮罢,娘娘去远了也。(驾唱)

【鸳鸯煞】 我只索大臣行说一个推辞谎,又则怕笔尖儿那火编修讲。不见他花朵儿精神,怎趁那草地里风光?唱道伫立多时,绯徊半晌,猛听的塞雁南翔,呀呀的声嘹亮,却原来满目牛羊,是兀那载离恨的毡车半坡里响。(下)

(番王引部落拥昭君上,云) 今日汉朝不弃旧盟,将王昭君与俺番家和亲。我将昭君封为宁胡阏氏,坐我正宫。两国息兵,多少是好。众将士,传下号令,大众起行,望北而去。(做行科)(旦问云) 这里甚地面了? (番使云) 这是黑龙江,番汉交界去处; 南边属汉家,北边属我番国。(旦云) 大王,借一杯洒,望南浇奠,辞了汉家,长行去罢。(做奠酒科,云) 汉朝皇帝,妾身今生已矣,尚待来生也。(做跳江科) (番王惊救不及,叹科,云) 嗨! 可惜,可惜! 昭君不肯入番,投江而死。罢罢罢!就葬在此江边,号为青冢者。我想来,人也死了,枉与汉朝结下这般仇隙,都是毛延寿那厮搬弄出来的。把都儿,将毛延寿拿下,解送汉朝处治。我依旧与汉朝结和,永为甥舅,却不是好?(诗云) 则为他丹青画误了昭君,背汉主暗地私奔; 将美人图又来哄我,要索取出塞和亲。岂知道投江而死,空落的一见消魂。似这等奸邪送贼,留着他终是祸根; 不如送他去汉朝哈喇,依还的甥舅礼,两国长存。(下)



番使: 呼韩耶单于的使臣。王昭君: 汉元帝的宫女,后赐呼韩耶单于为阏氏。见 《汉书·元帝纪》。毛延寿: 传说为画师。任中大夫之职。番王: 指蒙族呼韩耶单于。灞桥: 长安 (今西安) 东灞水上的一座桥名。锦: 有花纹的绸缎。貂裘: 貂皮袄。摇装: 古代的一种习俗。远行的人,选吉日起程,家人饯行于江边,一旦上船移棹,返回,另日再出发,称为摇装。渭城: 即咸阳。一曲阳关: 即 《渭城曲》。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有:“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陵: 汉代名将李广的孙子,武帝时,任骑都尉,率军深入匈奴,因无援兵,战败而降。李陵台: 在元代上京一带。椒房: 汉代后妃所居宫殿。用椒和泥涂沫墙壁,能够保温暖而散发出香气。苏武: 武帝时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长达十九年,始终保持志节,后遣归国。见《汉书·苏武传》。别虞姬楚霸王: 楚霸王项羽与刘邦争战数载,后于垓下被围,行至乌江自刎。突围前,当其美人虞姬而歌曰:“虞兮虞兮奈若何。”见 《史记·项羽本纪》。玉关: 玉门关。征西将: 指西汉屡破匈奴名将破奴。李左车: 秦末谋士。韩信曾用其计攻破燕齐。萧丞相: 指萧何,为汉代立国功臣。朝纲: 朝廷的纲纪。一字王: 指最尊贵的爵位。编修: 编修官负责修国史、实录、要会等事。此指史官。



一般的元曲关目,多以故事离奇曲折、内容丰富纷繁见长,而此剧简直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故事简明而引人入胜、主线单一而情深意幽,创造了一个外部世界与人的喜怒哀乐高度和谐的艺术境界。十分完美地表述了剧中人深沉的别情离绪,和作者自己的黍离之叹,真是气韵天成。全剧不卖关子,没有噱头; 其结构从表层看,似有故事脉络,但这脉络清晰明白,一目了然,无甚制胜之处,可它从头至尾却洋溢着一条充沛的情感线,起伏跌宕,开张闭阖,用情以贯之。序幕只简略地点出,奸臣毛延寿窥测了汉元帝“边塞久盟和议策,从今高枕已无忧”的麻痹思想,而诱劝汉元帝选刷宫妃的事。接着便写昭君不肯行贿,而被毛在画上涂眇一目,囚禁十年,在一个春色将阑的月夜,汉元帝在巡幸时意外地遇上了她,初听琵琶已经颠倒,及见颜色更为消魂。恨毛延寿做了手脚,一方面要拿毛的首级,一方面拜昭君为明妃,即行宠幸。虽是风流天子贪色,但却透出他一片爱美的盎然真情。这里欢乐融洽的气氛与后面的惜别幽怨形成了反差,增加全剧的悲剧氛围。第二折,既没有平铺直叙的罗嗦,更不在故事上故弄玄虚,一开始就写汉元帝宠爱昭君,如醉如痴,久不临朝,一味地守着那皓齿明眸,愁花病酒,早晚月底灯下,情系人心。正是两两情浓之时,北番单于在毛延寿的挑唆下,大军压境,索要昭君,汉元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召集文武群臣殿议,一会儿乞求,一会儿斥责,一会儿揶揄,一会儿谩骂。一个个尸位素餐的文武大臣,都“似箭穿着雁口,没个人儿敢咳嗽。”真是“满朝中都做了毛延寿”。汉元帝对群臣一句句地揶揄、斥责、乞求,正是他一心对汉明妃依依的爱、深深的情。最后不得已,王昭君挺身和番,生生“扭做了织女牵牛”。这种结构上的突转情节,一般都安排在戏剧发展的后边或终了,以期掀起全剧的高潮。可马致远却偏偏把它安插到前面,而为下边淋漓尽致地抒情拓开了广阔的天地,从而显示了浓郁的抒情色彩。第三折就是千古传唱、脍炙人口的送别,中国的传统文艺,虽然重在抒情,但儒家的文艺经典一再要求“发乎情、止乎礼仪”。汉元帝正是一代君主,后宫佳丽、多不胜数,大可不必为一个出塞的女子送行,群臣亦劝他勿动御驾,免得惹外夷耻笑。但汉元帝不听劝阻,突破常规,亲赴灞桥饯行。感叹自己做了割舍虞姬的西楚霸王。此折虽以元帝主唱到底,以汉元帝的钟情为基调,但从全折剧情发展来看,主要刻画的人物仍然是王昭君这一光辉的艺术形象,剧作家采用明宾暗主,以明衬暗的手法,通过灞桥饯别,黑江殉国等场面,热烈赞颂了昭君的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民族气节。

细节见精神。本折昭君没有唱曲词,但作者抓住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从三个方面步步深入地直接描写王昭君的思想和行为。其一,昭君在番使簇拥下上场,离开汉宫踏上和番的路途中,有一段心理道白:“今拥兵来索,待不去,又怕江山有失; 没奈何将妾身出塞和番。”说明王昭君这一果断抉择是出于“以息刀兵”为目的,是为了维护江山的完整,汉民族的安危。显然这道出了爱国主义的强音,同时,也影射了元蒙统治者残酷的武力征服,流露出人民希望国家太平、民族和睦的善良愿望。其二,汉元帝灞桥饯行,昭君”改尽汉宫妆”,不愿“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这种把生离当作死别的心境,实际上是抗拒异族武力威协,不屈不挠的精神再现。其三,迎亲的大队人马行至番汉交界的黑龙江边,昭君下车借酒一杯,面向汉朝浇奠,然后跳江而死,人身殉国,这一悲壮的举动,不仅保全了自己的贞操,而且在昭君的形象上又增添了永保民族气节的光辉,使这一伟大的艺术形象臻于完美,永志人心。

衬托有升华。本折汉元帝居于主唱地位,正是在汉元帝的唱曲中,揭露和讽刺了昏庸无能、贪生怕死的文臣武将们,又对富有牺牲精神的王昭君这一爱国主义的化身进行了赞美与歌颂。【雁儿落】在自责“我做了别虞姬楚霸王”的同时,指责朝庭上下“全不见守玉关征西将”进而慨叹“那里取保亲的李左车,送女客的萧丞相”。这里元帝讽刺文武百官没有军事、政治上的雄才大略,只知为自己取得高官厚禄而钻营奔走,却牺牲一个弱女子出塞和番,这真是“枉养着那边庭上铁衣郎”。【得胜令】则更直截了当地抨击文武百官:“您但提起刀枪却早小鹿儿心头撞。今日央及煞娘娘,怎做的男儿当自强!”在匈奴大军压境的形势下,文臣武将们本应为救家国挺身而出,奋力作战,可谁知表现得如此心惊胆颤,胆小如鼠呢? 这些曲词,跟昭君牺牲爱情、不顾自身安危出塞和番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升华了王昭君这一爱国形象。再则汉元帝其实也是王昭君最有力的陪衬人物。[双调新水令]以下五只曲子,写汉元帝对昭君依恋不舍一往深情,越是表现汉元帝对昭君的钟情痴爱,则越能显出王昭君献身精神之难能可贵。

抒情出意境。【七兄弟】 以下四支曲子,抒情意味极浓,透过元帝送别的眼神,描写了一幅形象而逼真的塞外风光图。创造出一种悲壮、辽阔、悠远的意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元帝感情动荡的过程。【七兄弟】 透过汉元帝的泪眼,见昭君“临去也回头望”,想到伴随她的将是塞北散乱的风雪,悠悠飘扬的旗影节带,悲壮的鼓角之声,怎不心肠寸断泣泪涟涟,依恋之情充盈心怀。【梅花酒】 【收江南】写他伫立眺望爱妃远去的地方,顿时出现幻觉,依稀陪伴着昭君进入塞北辽阔荒凉的原野,更增添一层悲凉。他在凄苦中,仿佛转驾咸阳宫殿,却惧怕独居椒房,目睹旧物旧景,人去物留,空对美人图,触景伤情,更感孤寂与凄凉。这是痛思昭君依恋昭君的写照。【鸳鸯煞】 写恍忽间从想象中醒悟过来,猛然间眼前塞雁南翔,“呀呀的声嘹亮”,又宛入幻境,“满目牛羊”,传来远方“载离恨的毡车半坡里响”,却不见昭君归来的倩影,这怎能不使元帝肝肠寸断呢?这段别后抒情,声情并茂,渲染了元帝对昭君的深情和思恋,更显示出昭君舍弃甜蜜的爱情而服从爱国这一壮举,使爱情和爱国得到统一,主题也得以深化。这几曲千古绝唱,使人荡气回肠,不啻于 《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之隽词妙语。

此折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如“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和“动关山鼓角声悲壮”;“草已添黄”和“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 车运着糇粮”四句之问, 都形成对仗, 整齐工稳, 生动地描画出一幅塞外风光图。再如,[梅花酒]一曲运用重叠粘连的句法,节奏短促强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元帝捶胸顿足的伤痛,增强了浓郁的抒情性,也有助于创造一种优美的意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