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淮上早发》古诗赏析与原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苏轼

澹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

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

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不定,苏轼一生的宦游生涯也变迁无常,到处徙移,东去西还,南来北往,饱尝了人生的苦楚。元祐七年(1092)三月,苏轼年已五十七岁,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自颖州改知扬州,取道淮河赴任。清晨舟发,诗人被淮河清爽的水天景色所吸引,感发兴会,心潮很不平静,写下了《淮上早发》诗。

全诗以写景发端。“澹月倾云晓角哀”句,扣题面“早发”二字。侵晓时分,远处传来阵阵号角声,晨光逐渐撕开黑夜的帷幕;天边的澹月,将它的清辉铺洒在轻云上、水面上,晨光、月辉、水色交织成一幅薄纱一般的淡雅清幽的图画。“小风吹水碧鳞开”句,扣题面“淮上”二字。微风轻轻地吹拂着碧绿的河水,荡起接连不断的涟漪,像是碧色的鱼鳞。“碧鳞”这个艺术意象,来自白居易的《感春》诗“池浪碧鱼鳞”。东坡信手拈来,与“小风”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十分妥帖地形容出仲春三月河水荡漾的景色特征。

第三句诗转入抒情。诗人很喜爱淮上的景色,每次舟过这里,他总要写诗记下自己的感叹。《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好在长淮水,十年三往来。”《次韵孙莘老斗野亭寄子由在邵伯堰》:“吾生七往来,送老海上城。”所以,今天他看到眼前景以后,禁不住再次勾引起“此生定向江湖老”的意愿,希望能归隐江湖,安度晚年生活。结句“默数淮中十往来”,透过暗自伤神的情状,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深层心理。在看似平和的语调里,藏着许多“潜台词”,诗人仕途失意的不平感,人生无定的飘零感,迁客的牢骚和哀伤,都包孕在这“默数”的内心活动中。

本诗情由景发,景与情融,诗人巧妙地将感情的波澜和淮水的波澜交融起来描写,淡淡的哀伤,随着澹澹的月光,缓缓的小风,轻轻的晓角,慢慢地扩散着,充溢在整个诗境里,意境浑然天成,风调清新俊逸。陈廷焯说过:“古人意有所寓,发之于诗词,非徒吟赏风月以自蔽惑也。”(《白雨斋词话》)《淮上早发》真是一首借吟赏风月以抒写真情性的好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