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三绝句》古诗赏析与原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杜甫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杀人更肯留妻子。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三绝句》写于代宗永泰元年(765),当时诗人在云安(今四川云阳)。

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军阀割据,互相争夺,战乱一直未停。杜甫所在的两川情况更为严重,例如上元二年(761)梓州刺史段子璋自称梁王,进陷剑州,后被成都牙将花惊定平定,花恃功大掠;宝应元年(762)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反,为部下李忠厚所杀,李又纵兵残杀无辜;永泰元年(765)剑南西山都知兵马使崔旰攻剑南节度使郭英乂,邛州牙将柏茂琳等又举兵讨伐崔旰,蜀中大乱。在他们长期的互相残杀中,广大人民沦入难以想象的悲惨境地。“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草堂》)。“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征夫》)。杜甫的这些诗句,正是当时广大人民悲惨命运的真实记录,《三绝句》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第一首,揭露军阀混战与杀戮人民的惨状。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一、二两句开门见山,揭露蜀中各地军阀的相互残杀。“渝州”,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开州”,治所在今四川开县。“前年”“去年”,“渝州”“开州”,诗人有意运用这种修辞上的重复手法,勾画出军阀相互争夺相互残杀的狰狞嘴脸,揭露他们残忍的本质,表达对他们的极端憎恶。“争地以战,杀人盈地;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在如此剧烈的军阀混战中,可以想见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命运。

“群盗相随剧虎狼,杀人更肯留妻子”。三、四两句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写广大人民惨遭杀戮的境遇。在这些大小军阀的相互残杀中,不知有多少无辜的人民死于他们的屠刀之下,他们不仅屠杀了男人,而且连妻子和弱小的儿女也不肯(“更肯”,即岂肯)放过。诗人把这些大小军阀斥之为“群盗”,比之为“虎狼”,甚至比虎狼还凶残,表达了极端愤怒的心情。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直抒胸臆,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残酷黑暗和广大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诗中采用重复、对比、比喻等多种不同手法,更加强了诗的感人力量。

第二首记叙一位难民的不幸遭遇。

唐代自安史之乱以来,一直不断地遭到吐蕃、回纥、党项、吐谷浑等的入侵。永泰元年(765)九月,唐代叛将仆固怀恩又诱使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刺等数十万众分三路入寇,一直深入到长安附近,所过大掠男女,焚烧庐舍,蹂躏禾稼殆尽。关中震恐,大批难民纷纷从陕西逃往四川。而当时官军的散兵游勇,勾结乡曲无赖之徒,窜伏于终南山子午谷、斜谷、骆谷等地,啸聚为盗,拦路劫掠,残杀难民。诗中所叙,就是难民中一位幸存者的遭遇。

诗的一、二、三句,从这位幸存者的口吻落笔,说当初为了躲避吐蕃、党项等的入侵,全家人往四川逃难,同行者有二十一家,沿途因官军的追捕屠杀以及饥饿寒冷疾病等原因而大量失散死亡,等到走出骆谷(即骆谷道,自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至今洋县北,长四百二十里,为关中入蜀的交通要道),进入四川,只存下他一个人了。在逃难途中,由于形势危急,不能两全,他只得与两个女儿忍痛啮臂而别(“啮臂”,以齿咬臂,表示诀别),只身南逃,现在每当向人诉说起这段悲惨遭遇时,不禁回头朝着当初同女儿诀别的方向放声痛哭起来。长期战乱,造成了人民的流离失所和大量死亡,这首绝句正是这种悲惨社会现象的真实写照。这与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中所描写的汉末军阀混战人民母子不相顾的惨像(“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十分相似。

全诗四句,犹如亲聆这位幸存者的悲痛诉说,语言质朴,不假雕饰,二、四两句以“谷”“哭”仄韵字押韵,更表达出一种悲抑哀痛的感情。诗中的“入”字与“出”字,“二十一家”与“唯残一人”,对照鲜明,感情强烈,是当时人民痛苦遭遇的艺术概括。最后以“回头却向秦云哭”一句收结,让读者在这哀哀恸哭的形象之中去体会当时广大人民的痛苦,更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第三首揭露唐代禁卫官军的残暴行径。

“殿前兵马”,指禁卫官军。肃宗上元中,曾以北衙军使卫伯玉为神策军节度使,镇陕州,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监其军。广德元年(763),代宗避吐蕃幸陕,鱼朝恩领神策军迎驾。京师平定后,神策军遂归禁中,为天子禁军,鱼朝恩为禁军统帅,并以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的官衔,率禁军到平乱的地方督阵。这首诗就是揭露当时驻扎在汉水流域的一支禁军,残酷屠杀人民、奸淫妇女的罪恶行径的。

首句说,殿前兵马是一支勇猛善战的队伍(“骁雄”,勇猛善战)。初读似觉赞扬、肯定,实际讽刺意味很浓,目的反衬下文。“虽”字转折,逗出下句。

“纵暴略与羌浑同”。次句承上作转,说他们肆行暴虐,与入侵中原烧杀淫掠的党项、吐谷浑外族完全一样(“略”,完全)。“纵暴”二字,点醒全篇主旨。两句一正一反,欲抑先扬,使人想到:殿前兵马越是“骁雄”,“纵暴”便越是厉害,人民的灾难便越是惨重。两句写得较概括,但诗人的愤怒已隐然见于言外。

三、四两句紧扣“纵暴”,具体揭露其罪行:他们在汉水一带大肆屠杀从关中向四川逃难的人民,而把妇女掳入军中。两句直书其事,对官军残暴无耻的行径进行了严正的控诉,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表现出诗人的胆略与勇气。诗中没有抒写诗人的任何内心活动,但我们却感到他那种深切同情人民、无比憎恨官军的强烈感情。

杜甫是一位“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诗人,《三绝句》正是以一个侧面反映出他这种崇高的精神。诗中不仅深刻地揭露了地方军阀的凶残和禁卫官军的暴行,而且真实地描绘出当时广大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凄惨图景,这在盛唐诗人的绝句中可谓绝无仅有。在艺术上,三首诗以组诗形式,采用通俗浅切的语言,直书其事,同时运用押仄韵和拗体声律,造成一种郁怒不平的气势,抒发出深沉而悲愤的感情,这与“以语近情遥,含露不吐为主”的盛唐绝句,也迥然异趣。钱谦益说:“少陵绝句,多纵横跌宕,能以议论抒其胸臆,气格才情,迥以常调”(《钱注杜诗》)。杨伦说:“笔力横绝,此等绝句非他人所有”(《杜诗镜铨》)。都正确地道出了它在内容和艺术上的这一特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