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诗歌·杨万里·初入淮河(四首选三)》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两宋诗歌·杨万里·初入淮河(四首选三)》鉴赏

杨万里



其 一



船离洪泽岸边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其 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其 三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这是杨万里晚年作品,时年六十三岁。光宗(赵惇)绍兴元年(1190),杨万里时任秘书监奉派去迎接金朝派来的贺正使(祝贺新年使节)裴满余庆等。在北行途中,杨万里赋诗不少,这组诗正在其中(见《朝天续集》),原四首,此选三首。

淮河,是“绍兴和议”中规定的宋、金两方的分界线。当时朝中主和派得势,抵抗侵略、光复中原的意愿受到压抑,故诗中感慨甚深,多郁闷之气。

* * * *



现就选读三首,分别加以简要诠释——

第一首,写入淮心境

洪泽,即洪泽湖,位于江苏北部,与淮河相通,诗人由北行入淮河。他说,进入淮河,心境不佳。为什么? 因为,现在的淮河是宋、金两方的边界,而北宋时,辽宋是使者还能“年年相送桑干上”(苏辙《渡桑干》)。如今,两河之间大块宋土,都已沦为敌国疆域,“中流以北即天涯”。忆起这中原沦亡之痛,心境当然不佳。中流,此指河流之中轴线,非“中游”之谓。桑干,即桑干河,永定河之上游,源出山西北部朔县之管涔山,经河北入官厅水库,长364公里。因为此水常于桑椹成熟之时干涸,故命其河为“桑干河”。

第二首,写因景兴慨

进入淮河后,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景象是:两方船只相背而驰,淮水中的波痕虽然相交相接,但不能相通。因为“和议”规定,以淮水江心为界,中流以北为金,以南为宋。此后,同一河水,共涌波涛,却难以交流相通,一切都人为地隔绝了。如今,只留下水面上翱翔的灰鸥与白鹭,不受这个约束,能够自由地南来北往任意飞舞。各背驰,各自朝相反方面行驶。波痕交涉,即水波交叉。这一首承上而来,因触景而兴慨,虽然藏锋不露,但叹喟良深,甚为感人。

第三首,写中原父老向往

中原父老,此指沦为金土的黄河流域的老百姓。莫空谈,是指中原父老的诉说,其实无补于事,因朝廷根本无意北伐。王人,皇帝之使节。《春秋》三传中常用这个称谓。诉不堪,指诉说不能忍受的金朝压迫之苦。前二句是说,中原父老见到南来的天子使臣,就如遇上了亲人,滔滔不绝地诉说起自己的苦难。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南宋使臣不能直接与遗民通话。这是诗人的想象与愿望,并非真事实录。对于中原人民的向往,此虽非真事,但却是实情,后二句是说,可幸的是“归鸿”尚能一年一度地南来,原望它能传达彼此之情意,可是,十分遗憾鸿雁总因不能言语,而未能代为传达中原父老的故国之情。诗人就是这样地把南北双方人民的怀念之情与痛苦之悲,尽情地“诉说”了出来。

* * * *



以下,顺便说一说杨万里其他方面的一些有关问题。

一、杨万里的诗论主张

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提倡推陈出新,反对皈依前人、闭门觅句,不喜“资书以为诗”。他自述学诗的经过是:“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详见《江湖集》、《荆溪集》自序)于是,他就“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从此诗路通达。这就是说,从题材上,他尽量向大自然撷取和吸收。认为“山中物物是诗题”,“无山安得诗”?“不是风烟好,何缘句子新”。在语言上,认为过去江西派那种“点铁成金未足灵”,“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君看醉中语,不琢自成文”。他还提出:“山思江情不负伊,雨姿晴态总成奇;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这些主张都在自己中、后期诗歌创作实践中得到了体现。他力避“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从而建立起一种新鲜活泼、浏亮、风趣的“诚斋体”诗歌,在改变宋诗风格上作出了贡献。

二、杨万里的诗史地位

后世一般都知道“宋中兴四大诗人”,是指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和陆游等四位。其中“杨和陆声名尤其大,俨然等于唐诗里的李白和杜甫。”(钱钟书语)其实,起初,杨万里的位置是由萧德藻(字东夫,号千岩居士)占着,后来才去东夫,补以诚斋。据清人沈德潜云:

南渡后诗,杨廷秀 (万里) 推尤、萧、范、陆四家,谓尤延之(袤)、萧东夫 (德藻)、范致能 (成大)、陆务观 (游) 也; 后去东夫,易以廷秀,称尤、杨、范、陆。

( 《说诗晬语》 卷下)



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后去东夫”呢?据元人方回在《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中说:

宋中兴以来,言治必曰乾、淳,言诗必曰尤、杨、范、陆,其先或曰尤、萧,然千岩 (萧之号) 早世不显,诗刻留湘中,传者少,尤、杨、范、陆独擅名天下。

其实,后来公推的尤、杨、范、陆四家,论其成就必有大小,评其诗质各有短长。对此,现代著名学者钱钟书有一个很好评论。特节录于下:

他 (指尤袤) 的诗集已经散失,……流传下来的诗都很平常,用的词藻往往滥俗,实在赶不上杨、陆、范的作品。

杨万里的主要兴趣是天然景物,关心国家的作品远不及陆游的多而且好; 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也不及范成大的多而且好……。他的诗很聪明、很省力、很有风趣,可是不能沁入心灵……。

元末明初,他 (范成大) 的 《四时田园杂兴 (六十首)》 已经公认为经典作品,……不但是他的最传诵、最有影响的诗篇,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范成大的风格很轻巧,用字造句比杨万里来的规矩和华丽,却没有陆游那样匀称妥贴……。杨万里和陆游运用的古典都好,一般还是普通的,他就喜欢用些冷僻的故事成语。

( 《宋诗选注》)



对于陆游,钱钟书除了在评议其他几家时已侧面涉及之外,还对其正面作了评价,请参见本书“陆游诗解”部分,此不赘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