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激·风流子》原文赏析
书剑忆游梁。当年事,底处不堪伤。念兰楫嫩漪,向吴南浦;杏花微雨,窥宋东墙。凤城外,燕随青步障,丝惹紫游缰。曲水古今,禁烟前后,暮云楼阁,春草池塘。
回首断人肠。流年去如电。双鬓如霜。欲遣从来遗恨,频近清觞。听出塞琵琶,风沙淅沥,寄书鸿雁,烟月微茫。不似海门潮信,犹到浔阳。词人靖康末年出使金国,因知名被留。此词即抒发其羁留北国的故国之思。
词的上片回忆青年时在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的欢悰。词的开头就以深深的感叹领起,说而今回忆起当年读书、击剑、游居汴梁的往事,真是无处不使人伤感。这是作者抚今追昔的感慨,犹如李煜的“往事只堪哀” (《浪淘沙》)。“念”字以下,是对往事的追叙。先写初春时节泛舟赏花。当年自己驾着木兰小舟,驶向南国水乡,在波光粼粼的水上徜徉。南浦,本出自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又曾在细雨蒙蒙中去探花事,观赏红杏枝头,争鲜斗妍,那时节自己年少风流曾引起美人的艳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这里作者以宋玉自喻,写自己当年貌美多才,受到美人的青睐。“杏花微雨,窥宋东墙”二句,与前二句形成工对,意境优美,结构又是递进的。词人以微雨衬杏花,既有烟雨的朦胧美,又绘出了春之生机,受到春雨滋润的杏花,更加璀灿烂漫;又以杏花衬美人,红杏枝头,美人墙外,真是人面杏花相映红; 又以美人多情,衬托抒情主人公当年的风流自赏。层层递进,笔笔渲染,简直是一幅水墨风情图。较之“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更别有一番情味,既有春之勃勃,亦寓青春之魅力。次写暮春时节,骑马郊游。凤城,即京城。杜甫《夜》诗:“银汉遥应接凤城。”步障,即立竹张幕为屏障,用以蔽尘土。“凤城外”三句,是写到京城外郊游,张起青色的幕帐,小燕子也凑趣飞来。词人手挽着紫色的马缰,拨开丝丝的嫩柳,信马悠悠在林间游赏。“惹”字,是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柳也写得婀娜多情,有意留恋词人,故用长长的枝条,牵动词人的马缰。“曲水古今”四句,写寒食节前后,曲水之滨的景色。曲水依旧东流;远处殿阁楼台,暮云掩映;近处池塘春草,生机盎然。“春草池塘”,化用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诗句。词的上片以春景写青春,在回忆美好年华的叙写中,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乡的无限怀恋。
下片写老居异域的落寞。过片用“回首断人肠”的感慨过渡到今日的凄怆。词人直抒胸臆,说回首青年时期欢娱的往事,真使人肝肠寸断。流年似水,逝如闪电,在不知不觉中两鬓已成霜。欲排遣胸中的郁积,只有借酒浇愁,听歌遣恨,在风沙淅沥中,听着琵琶弹奏昭君出塞的哀怨曲调,更加使人思念乡里。继而想到,大雁可以传书,那么就托大雁捎封信回去吧。但举头眺望,烟月微茫,故乡是那样迷蒙迢远。对乐无欢,寄书不达,最后逼出“人不如潮” 的感叹。那海口的潮水尚能按时地流到长江畔,而自己却不能回归故里。“潮信”句化用李益《江南曲》“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的诗句。结句以有情之身羡慕无情之潮,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无理而妙的表现手法,深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羁留北方的凄苦与悲凉。
全词运用对比手法, 以忆之欢娱,反衬今日被羁留的忧懑,优美与幽怨的意境两相映衬,其中蕴含着词人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