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骞·念奴娇》原文赏析
家信至有感
牧羝沙碛,待风鬟、唤作雨工行雨。不是垂虹亭子上,休盼绿杨烟缕。白苇烧残,黄榆吹落,也算相思树。空题裂帛,迢迢南北无路。消受水驿山程,灯昏被冷,梦里偏叨絮。儿女心肠英雄泪,抵死偏萦离绪。锦字闺中,琼枝海上,辛苦随穷戍。柴车冰雪,七香金犊何处?
清顺治十四年(1657)发生于江南的丁酉科场案,使许多人受到株连。吴兆骞是这一科的新中举人,也受到牵涉,第二年即被遣戍宁古塔。宁古塔在当时是一个荒凉寒冷的世界,按律例,流人的父母兄弟妻子均当随戍,由于友人的斡旋,吴的全家才免于流徙。四年以后,妻子葛氏由家乡出关来伴,在戍所生有一子四女。吴兆骞在宁古塔生活了二十三年之久,康熙二十年(1681),依靠友人顾贞观与纳兰性德的父亲、大学士明珠的救援,才得以生还。这首《念奴娇》是词人接家信后,得知其妻欲来戍所,有感而作,时约1662年左右。
上片首句“牧羝沙碛”,化用苏武牧羊故事。《汉书·李广苏建传》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誓不投降。匈奴“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公羊),羝乳乃得归”。公羊不能产子,匈奴人故设此语以绝苏武生还之念。“沙碛”,荒凉大漠,指宁古塔。此句表达了自己难以生入山海关的绝望心情。“待风鬟”一句,笔锋一转,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此句用唐传奇小说中柳毅遇牧羊龙女的故事:唐柳毅应举下第,归途中遇一妇人“牧羊于野,风鬟雨鬓”,问之,知是龙女,又问她牧羊何用,龙女回答说:“非羊也,雨工也。”于是柳毅为龙女传书于其父洞庭君,终于解救了龙女的困厄(见《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异闻集》)。本词中的“风鬟”是用牧羊龙女的形象借指自己的妻子。两句的意思是:我在荒漠牧羊,已绝归望,正等待着你到来似龙女一样将这些羊群唤作“雨工”,及时降下滋润我心田的甘霖。词意宛转曲折,连用二典,与作者处境关合,天然浑成,不露斧凿之迹。
垂虹亭在作者家乡吴江(今属江苏),是家乡风物的代表。“不是垂虹亭子上”以下七句,用一系列形象巧妙地将戍所的艰苦以及对远隔千里的妻子的怀念淋漓尽致地挥洒而出,暗中又透露出几分乡思。“相思树”即红豆,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又名相思子,传说古时有人客死在外,其妻哭死于树下,化为红豆。“裂帛”,割裂丝帛作书信。七句是说:这里没有故乡如烟的绿柳,眼中只见烧残的白苇、落了叶的黄榆,也只好把它们当成红豆树,作为你我相思的表证。欲把知心的话写成书信,又恨关山阻隔,无路可达。言外之意仍是盼望妻子早早到来,以慰相思的苦痛。唐李白《寄远》:“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宋黄庭坚《望江东》词:“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穷居独处的人最渴望感情的慰藉,更何况作者又是一个名满江南的多情才子呢!
换头转入作者梦中之境。他于“灯昏被冷”的凄清之夜,梦里也常常挂念妻子一路跋山涉水来关外的旅途煎熬。这是一种矛盾心理的流露,一方面怕妻子难以忍受路途的辛苦,一方面又计算行程,盼她来临,这正是作者“梦里偏叨絮”的原因。“儿女心肠”二句是对自己矛盾心理的进一步刻画;儿女情长,英雄泪下,这分离的痛苦,至死也难消除。对妻子的思念偏借梦境表现,恰是作者夜以继日相思无限的实录,绝非矫揉造作之词。
清郭麐《灵芬馆词话》卷二评此词曰:“与升庵(明杨慎)‘易求海上琼枝树,难得闺中锦字书’同一凄怨。”指出了此词“锦字闺中,琼枝海上”八字的寓意。《离骚》“折琼枝以为羞兮”句张揖注:“琼树生昆仑西,流沙滨,大三百围,高万仞,其华食之长生。”(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引)后人假托李陵别苏武诗即有“思得琼树枝,以解长渴饥”之句。又前秦苏蕙,字若兰,因其夫窦滔被徙流沙,故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极其凄惋(见《晋书·窦滔妻苏氏传》)。后世以妻寄夫的书信为锦字。本词暗用杨慎诗意,仅是其中的一层涵义:妻子寄到戍所的书信,远胜过荒漠中难求的琼枝。它还有另两层涵义:一、在绝域得到妻子的书信,如同得到琼枝一样,可解饥渴,真是“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啊!二、闺中的书信给我以莫大的安慰,她那琼枝一般的身影就要映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分担我的忧愁。三重意象,相互交织,将作者难以言传的喜悦、感慨、爱恋之情和盘托出,体现了形象大于思维的规律。
“柴车”两句,用貌似漫不经心之语道出了内心的惆怅。二句仿佛是闺中的谑语,感伤中又有几分温柔的调侃:迎接你的到来,只有冰天雪地中的一架简陋的木板车,那配得上你的华丽的七香宝车让我何处寻觅?戍所生活的艰苦被作者用轻描淡写的口气道出,饶有风情。无怪乎清谭献评此词说:“其气不衰,宜乎生还。”(《箧中词》)
全词平白如话,用典纯熟自然。意象的多重组合使全词感情回环跌荡,一片儿女情跃然笔端。所谓“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回要眇以出之,而后可感动人”(清沈祥龙《论词随笔》),可作此词的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