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胡兴安夜别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这是一首送别诗。胡兴安,生平不详。
诗人别开生面地把送别的场面放置于秋夜两人分别在即的河边,此时正是情感达到最高峰的时候。诗一开始就进入了难舍难分的境地: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居人”指诗人自己, “客子”指胡兴安。诗人出门远送,已看出关系不一般,在河边,两人自然又倾诉了一番惜别话语,在诗人行将回车之际,胡兴安却又系舟不发了,两人都不想先走,都想看着对方先离开,这是一种礼让,更是一种依恋。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一“笑”一“愁”,反差效果很大,在临别的宴饮上,痛饮欢笑,但这只是暂时的,此时一别,宴席上的欢笑就要化为两地的忧愁,笑有多欢,愁就有多深。这里,作者巧妙地把这两种情绪放置于两个不同环境里,但都是同一目的,就是强调两人的友情:因为谈得投机,宴席上才酒逢知己千杯少;因为友情深,分为两地才有思念之苦。接下来,作者把笔荡开去,把那浓浓的愁绪投向那自然景物: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这两句给人的感觉真是静极了,夜露无声地降下来,淮河悄悄地流去,此时无声胜有声,这里腾出了一片空白,似乎没有直接写人,但我们不难想象到人物那种默默相视无语的神态,这是融情入景的,同时在诗的节奏上,起到一张一弛的作用,含蓄而机智。最后两句“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如果说前几句的情绪主要还是悲愁的话,而这两句则又加上“凄寂”了,眼前的离愁别恨虽然也痛苦,但挚友走后,自己独居故乡,过着那漫长的日子,才是更难受的。一个“新”字,表明是刚刚发生的事,接着一个“守”字,一下把一个漫长的时间概念化了形象,框了进来, “故园”的过去,—定有不少值得回忆的事,可是现在,却只有自己“独”守,诗的结尾还着一“秋”字,于是,那种凄清、冷寂仿佛逼人而来,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