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钴鉧潭西小丘记》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文·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1)山口西北道(2)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3)。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4)、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5)。其嵚然相累而下者(6),若牛马之饮于溪; 其冲然角列而上者(7),若熊罴之登于山(8)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9)。问其主,曰: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10)。”问其价,曰: “止四百。”余怜而售之(11)。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12),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13),铲刈秽草,伐去恶木(14),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15),举熙熙然回巧献技(16),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17),则清泠之状与目谋(18),瀯瀯之声与耳谋(19),悠然而虚者与神谋(20),渊然而静者与心谋(21)。不匝(22)旬而得异地者二(23),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 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24),则贵游之士争买者(25),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26)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27),贾四百(28),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29)!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释〕(1)寻: 沿。道: 这里用作动词,行走。(2)当: 面对。湍(tuan): 急流。浚(jun): 深。(3)鱼梁: 用以截流捕鱼的石堰。中留孔,竹笱放在里边,用以捕鱼。(4)偃蹇(yan jian): 骄傲的样子。(5)殆: 几乎。数: 这里用作动词。(6)嵚(qin)然: 倾斜。相累:相互推挤。(7)冲然: 突出向上的样子。角列: 争取到前面的行列。(8)罴(pi): 熊的一种,人熊。(9)笼: 这里用作动词,包笼。(10)货:卖。不售: 卖不掉。(11)售: 这里是买的意思。(12)李深源、元克己: 作者的友人。(13)更: 交互。器用: 器物,工具。刈(yi): 割。秽草:杂草、乱草。(14)恶木: 质地差的树木。(15)遨游:游玩。(16)举:都。熙熙然: 和乐的样子。(17)枕席: 这里用作动词,指垫枕,铺席。(18)清泠(ling):清凉。谋: 接触到。 (19)瀯(ying)瀯:水的回旋声。(20)悠然: 自由自在的样子。(21)渊然: 深邃的样子。(22)匝(za): 一周围。这里是超过的意思。旬: 十日为一旬。(23)异地者二: 指钴鉧潭和潭西小丘两处名胜。(24)致: 转移。沣(feng): 水名,流经长安县。镐(hao): 地名,在长安县西南。鄠(hu): 在长安县西南。杜:杜曲,在长安县南。(25)贵游之士: 爱好游玩的贵族人士。(26)弃: 这里用作被动词,“被抛弃”之意。(27)陋: 看轻。(28)贾: 标价。(29)其: 难道。遭: 遇合。

〔鉴赏〕《钴鉧潭西小丘记》开头几句,照应前两篇,点出西山、钴鉧潭和小丘的发现经过及其位置,并为后面“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埋下伏线。接下去,即抓住小丘的“异”点,描绘满布丘上的嶙嶙奇石。在一般人看来,那些毫无生命的石头本来就暴露在那里; 但在作者眼中,却是另一回事: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这是说:那数不清的石头本来被埋于泥土之中、不见天日; 却不甘埋没,愤然突破地面,负土而出,争为奇状,用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博取人们的赞扬。构思何等新颖! 二十来个字,既写出了石数之多、石态之奇,又化静为动,传达了奇石的情感。石头无所谓情感,这自然是作者赋予的。而一经赋予,那形象就立刻栩栩欲活。王夫之说过: “烟云泉石……寓意则灵。”一点也不假。但“意” 绝不能生硬地“寓” 。在这里,作者即景会心,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契合无间,从而创造了独特的境界,既寓了“意” ,又妙合自然。

作者于总写众石之后,又分写其中的两类: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 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若牛马” 、“若熊罴” 的比喻本来很寻常,但和“相累而下” 、“角列而上” 及“饮于溪” 、“登于山”结合起来,就显得生气勃勃。而“饮于溪” ,又带出丘下景物,与前面“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相应。

一个“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的小丘似乎没有什么好写,作者却写得这样生动、这样诱人。

当然,作者不是为写小丘而写小丘,而是大有深意的。他着力写小丘的特异、甚至给丘上的石头注入理想,这都是为了反跌下文。小丘有众石“争为奇状” ,理应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问其主,曰: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这就是它的遭遇!

“余怜而售(买)之” 中的“怜” ,乃是“同病相怜” 的“怜” ,怜小丘正所以怜自己。但仍不肯泄露主题,却用同游者的“大喜” 作为反衬(“大喜”者,喜小丘之贱,出自意外耳)。作者“怜” ,同游者“喜” ,虽然心情各别,却同样是“人弃我取” 。不但“取” ,而且在取得之后,刮垢磨光,让那被人遗弃的小丘变得更美好。“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等句,很有点“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的意味。稍不同者,杜诗所表现的是长新松、斩恶竹的愿望,而这里则已经诉诸行动。象新松一样,嘉木、美竹自然越高越好; 但不能揠苗助长。铲去秽草、伐掉恶木,则原来被淹没的嘉木、美竹就自然会显露出来,拂日凌云的前景是不难预卜的。

何况,秽草、恶木既除,不仅“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而且整个天地都为之开朗。“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这个小丘,不是也可以使作者“乐居夷而忘故土” 吗? 但他却用一组排句,实写“枕席而卧” 于小丘之上的时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几乎达到了“与万化冥合” 的境界。而“清泠之状” 与“瀯瀯之声” ,又分明指的是丘下二十五步以外的钴鉧潭。于是回应首段,绾合潭、丘,作一小结: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看来他是十分得意的。

这得意,其实是失意的特殊表现形式,读者已不难体会; 但如果就此收束,仍嫌意犹未足。因而又以抒情的、跌宕多姿的文笔略作发挥:先对小丘的未能致身于繁华的京城郊区而远弃荒凉的永州表示痛惜,反转来又对小丘得到他与同游者的赏识表示庆贺。尽管始终没有说到他自己,但“今弃是州也” 的小丘的遭遇,不正是他自己的遭遇吗?被人遗弃的小丘还会得到他与同游者的赏识,而他自己呢?贺小丘,不过是自伤不遇罢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