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诗《柳州罗池庙诗》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韩愈诗《柳州罗池庙诗》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嚬以笑。 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北方之人兮,为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下无苦湿兮高无干,秔稌充羡兮,蛇蛟结蟠。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柳宗元曾是韩愈的同僚,在中唐古文运动中成了韩愈的挚友。他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永贞革新流产后,被贬到南方十多年。其中元和十年(815)转任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819)死于柳州。因生前有爱在民,长庆二年(822),柳州马平(今广西壮族自治州)民众在罗池建庙(又称柳侯祠),以示纪念。韩愈为之撰写《柳州罗池庙碑》,此诗即附于碑文之后。

诗先写迎神。虔诚的祭者携着红艳的荔枝果和澄黄的香蕉以及各种各样的菜肴跨进了柳侯祠神堂,等待着柳侯神的降临享用。这时载着柳侯神的船上插着两面旗子,正渡过了柳江的中流,在和风吹送中泊了岸。按朱廷玉解释:“柳人迎神,其俗以一船两旗,置木马偶人于舟,作乐而导之,登岸而趋于朝。”(《五百家注韩集》引)这与诗人描绘的景象相似。以上是“荔子丹兮”四句的内容,写的是当地迎神祭神的习俗,所用的祭品(水果)和以船迎神,都饶有地方特色,给人以古朴醇厚的审美享受。下面“待侯不来兮”五句描写了祭神的人们在等待时的心情变化,由于急切地望神降临,所以神未到时心中极端悲哀,但没人知道。而当柳侯神坐着木马进入神堂时,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安慰,不再皱眉,而在脸上出现了笑意。这种真挚的感情,既与古朴醇厚的风俗相融和,又为下面的祝颂作铺垫。以上是第一层。

诗的次层写祭神、祝颂。先写柳侯祠的地理环境,鹅山、柳水,桂树茂盛,白石耸峙。有山有水,桂子飘香,白石嶙峋,高雅纯洁,暗写柳公气节,赞颂之意溢于言表。再写柳公虽死犹生,但是已饶有仙意: 柳侯神早上出游,晚上回归。春天与猿猴歌吟,秋天与白鹤同飞。“春与猿吟”,是从诗坛巨子落笔;“秋鹤与飞”,则是从治政为人着墨,分别从两个方面写柳公其人。接着便直接写柳公遭遇以及对他的赞颂,过渡十分自然。朝中人尽说柳侯的坏话,使柳侯被贬来这里;柳侯千秋万岁不要离开我们,与我们在一起。柳侯福祐我们,使我们长寿,驱除厉鬼于山之左边,又使低地不闹水灾,高处不生干旱,又使粮食充足,蛇蛟不再为人灾害。把柳公贬柳州后为民造福的功绩巨细纷呈,充分表现了诗人和柳州人民对柳公的爱戴。以上三个内容,彼此映照,浑然一体。

诗的末层是送神。“我民报事”三句,说:“我们人民为了报答柳侯的恩德而来祭祀,这种行动将始终不懈,从今天起,对柳侯神敬奉到千秋万世。”这些出自肺腑的言语,紧承上层,亲切感人,把祭神活动推向高潮,可谓水到渠成。

全诗描写了柳州地方祭神的风俗习惯,表现了当地人民对柳宗元的称颂与纪念,也寄托了作者对挚友柳宗元的缅怀,情真意切,分外感人。

韩愈与柳宗元生平直接来往的时间并不多,但他们彼此书信投递,诗文往来,成了感情深厚的文字交、道义交。所以柳宗元临终时曾将两个幼子托给韩愈照料抚养,韩愈也毅然承受挚友重托,并且先后写了《祭柳子厚文》、《柳子厚墓志铭》和《柳州罗池庙碑》,肯定了柳宗元被贬南方以来的卓越政绩,赞扬柳宗元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直接地表现了对柳宗元的敬佩之情。本诗与上述诸文相比,崇敬之情较为含蓄。

这首诗把柳州人民心目中的柳侯神写得活灵活现,一方面是在民间确实有这种观念,另一方面也出自作者对柳宗元的由衷敬佩,所以写的既是实录,也有升华,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化,从中也寄托着作者仁政爱民的进步思想。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楚辞九歌体,富有南方民歌的特色,歌辞口语化,表达准确生动,层次分明,体现了祭神歌辞的特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