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空孤鸟度,落日一僧归。
近寺路闻梵,出郊风满衣。
步摇瓶浪起,盂戛磬声微。
还坐栖禅所,荒山月照扉。
“禅僧”,修行禅定之法的僧人。从全诗所描绘的情形来看,这位禅僧又是一位化缘之僧。禅僧化缘归去,本属常事,但这首《送禅僧》诗却写得很别致。
“寒空孤鸟度,落日一僧归”,首联展示了一个寂寥清远的大背景。在清凄的天幕下,一只孤鸟掠过,划破万里寒空。鸟孤人亦孤,在落日的余晖中,一位僧人慢慢地向着天边走去。这景象是何等远廓,寒空、孤鸟、落日,数重意象组合成一个冷寂清幽的境界,而在这种“禅境”中出现的化缘僧,显得那么渺小孤独。诗人的笔有如摄像机的跟踪镜头,紧紧地跟着这位禅僧。薄暮、郊野、小路,路傍有一家寺院,走得近来,诵经之声依稀可闻。也许经声使他想到了自己的坐禅所在,他归心更切。郊外的晚风钻进他的僧衣,鼓得满满的,就像迎风的帆。“梵”,清净之义。佛为清净者,因此,佛也称梵。诗中以梵代指诵经念佛之声。第三联是禅僧步态的特写。他迈步时身子摇动,瓶里的水晃动,盂钵也相互撞击,发出叮当、咣咣的响声。这两句是形神双写,禅僧略带疲惫却又急于赶路的神态跃然纸上。同时,这两句不仅有视觉效果,还有听觉效果,瓶水相击声、盂钵相撞声、磬声、经声、都交织在一起,组成一支奇妙的交响曲,传入人们的耳中。“盂”,化缘用物。“戛”,轻轻撞击。镜头进一步跟进: “还坐栖禅所,荒山月照扉。”禅僧来到自己的修行所在,摒虑静修,月亮从群峰中升起,静静地照着寺院,照着这虔诚的修行者。在荒山冷月的光照下,禅僧的整个身心仿佛都已澄彻透明。
总览全诗,寒空、孤鸟、落日,乃至荒山、冷月,这些凄清冷寂的景物创造出一种清净、幽远的意境,而这正是禅僧们所追求的。幽静的景物是其心境的外现,其本心又在这空灵清雅中得到升华。有道是: “入深山,住兰若,岑岭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阗寂安居实潇洒。”(玄觉《永嘉证道歌》)这位禅僧既优游又静坐,但他的追求却始终如一:“阗寂”,也就是所谓禅定。
此诗在艺术处理上,除了采用对化缘僧跟踪扫描的手法之外,全诗的结构也是独具匠心。首句与末句都是虚空渺茫的远景,接着是僧拟归和僧已归,中间两联禅僧的活动则处在这样一种空旷孤寂的氛围中: 他从孤寒中走来,又融化在清寂中。可以说,禅僧的封闭性心态,在此诗的封闭性结构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