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鉴赏《曹植·杂诗·七首·白马篇》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①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②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③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④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⑤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⑥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⑦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⑧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⑨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⑩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11)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12)
【注释】 ①幽并: 幽州、并州,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山西、内蒙和陕西等地。游侠: 轻死重义之人。《史记·货殖列传》称幽并之民 “好气任侠”。②扬声: 一作扬名。垂:又作陲,指边地。③宿昔: 平素、从前。宿,通 “夙”。秉: 持。楛(hu) 矢: 楛木作杆的箭。参差(cenci): 长短不齐。④控弦: 拉弓。月支: 射帖 (箭靶类) 名称,又叫素支。⑤猱 (nao): 体态矮小的猿类,尾黄色,喜攀缘,上下轻捷如飞。马蹄: 箭靶名。⑥狡捷:灵巧敏捷。剽 (piao): 轻快。螭 (chi): 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像龙一样,黄色。⑦胡虏: 指匈奴、鲜卑的骑兵。一作 “胡骑”。⑧羽檄(xi): 插着羽毛,用以征召的紧急文书,写在一尺二寸长的木简上。厉马: 奋马,策马。⑨长驱: 一作 “右驱”。匈奴: 古代指北狄,战国时开始称匈奴。左顾: 回顾,东顾。鲜卑: 我国古代民族,东胡的一种,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⑩弃身: 一作 “寄身”,指托付生命。(11)名编:一作 “名在”。籍: 名册。中顾: 心里快念。中,通 “衷”,指内心。(12)国难: 指抵御匈奴、鲜卑人的入侵。
【鉴赏】 这首五言名篇,描写了一位英勇矫健的游侠少年,歌颂他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这是曹植前期的诗作。当时,他生活安稳,才智过人,正深受曹操宠爱,准备立为太子。因而,诗中充满昂扬奋发、建功立业的豪情。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开篇以一白一黄的鲜明色彩,出奇制胜地从视觉上给人以亮丽的美感; 同时以鸿雁翻飞的轻姿捷影来喻马不停蹄,又给人以惊警形象的动感。因此,它既展现了游侠少年驭术的高超,又暗示了边地战事的紧急,同时烘托了少年的英勇善战。尽管此处未直接写人,却使读者分明感到一个叱咤风云的豪侠奔来眼底。
第三、四句,作者没有直述事由,描绘少年如何鏖战沙场,而是宕开一笔,掀起奇波: 他在 “借问谁家子” 的设问之后,从容地插入一大段铺陈排比。其中“宿昔”二句承上启下,追述了少年名扬边陲的原因,为随后铺叙少年武艺高超给以提示。作者以大量笔墨写人,是为了突出主人公形象。从整体结构来看,由于起笔紧,中间舒缓,后面的节奏急促,而使全诗曲折起伏,毫不板滞。作者用 “借问” 十二句来补叙 “西北驰”者,用 “边城” 四句转叙 “西北驰” 的缘由,这样既巧妙地变换了少年活动的背景,又不知不觉地牵引着读者的目光,由平视转为仰视,收到了 “一石三鸟”的奇效: 既突出了主人公的高大形象,又表达了诗人对爱国豪侠的仰慕之情,还在读者心中引起了共振,同时给人以全诗井然有序之感。
文章作者:赖云琪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