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声已感江南客一曲俚歌动木兰》楚地竹枝词研究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竹声已感江南客一曲俚歌动木兰

江夏区

古邑毫端韵,江天眼底宽。江夏区诗联学会从2011年创办到现在,已走过了近5年的艰难历程,这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涓流到小溪的过程。其间在组织作品、培训作者、宣传意义、扩大阵容等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先后成立了五里界分会和山坡分会,定期开展诗联知识讲座和创作交流活动,培养骨干会员100余人。学会会刊《江夏诗联》为季刊,至2015年底已办19期。创刊伊始,知音难觅,稿源匮乏。而目前,其读者、作者已遍及全国20多个省的200多个市、县、区,数以万计。来稿面宽,质量亦不断有所提高。随着办刊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受读者的青睐和好评。

江夏古称沙羡,素有文化名县之誉。唐朝江夏王李道宗的十七字联,被专家学者认定为中国第一联,把中国对联史向前推进了300多年;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诗联熠熠生辉,曾举江夏《灵泉志》为“第一才子书”。《灵泉志》收录江夏明代诗作千余首,作者100多人。最为可喜的是,其中不乏竹枝词佳作。他们唱和感怀,即景娱兴,抒写当地风物民情,给后世作者莫大的启迪和鼓舞。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通过学习江夏古人竹枝词作品,当今诗联爱好者也跃跃欲试,登堂入室,纷纷投入到竹枝创作的行列之中。由学会牵头,已组织作者十余人,定期培训,分派任务,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坚持开展采风活动,把触角深入到部门、学校、工厂和农村,在实践中积累素材,在改革中更新意识,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在功能上体现正能量,现已创作竹枝词作品1000余首。如山坡分会的周学平,诗词创作时间还不到三年,仅就竹枝词这一块,就写了100多首。作者们大多生长在农村,对乡土的山水田园、畜禽花木,都特别有感情。情之所致,心之所达,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形象可感。

曾凡汉,1946年生,武汉市江夏区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学高级教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武汉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任武汉市江夏区老年大学诗词班教师、《江夏诗联》副主编。创作诗词1000余首,著有《诗词联曲简易教程》。曾凡汉早年长期生活在农村,对乡土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怀有极深的感情。对其描之摹之歌之咏之,是他毕生的愿望。后来细读了刘禹锡的竹枝词,他觉得用竹枝词的形式表现乡土情愁,再好不过。故而其所作竹枝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春情》:“李卉桃花次第开,翩翩乳燕上梁台。陌头柳絮芳姿舞,知有春姑款款来。”“春姑”乃人耶春耶?教人遐想。《夏夜》:“漫爽荷塘谷口风,蛙声阵阵小虫鸣。浮云欲隐弯弯月,十里无闻狗吠声。”宁静安详的乡村夏夜,心向往之。《冬雪》:“朔风扫地雾蒙蒙,六出琼花舞太清。备得南庄炉火旺,三杯浊酒助温馨。”曾凡汉笔名南庄道人,这首竹枝是其逍遥生活的写照。《韭菜》:“笑对锋刀入菜园,一茬绿意一茬鲜。盘餐已佐清香味,不改春英乐永年。”菜刀割不尽,春风吹又生。《忆童年》:“荒山草地竹园坡,捕鸟抓鱼过小河。唯有阿婆能记忆,年年还唱旧时歌。”这些竹枝中所描绘的田园情调,是这个喧嚣的时代所缺乏的,所以也是最令人留念的。

陈克志,网名清风天外,1957年出生,武汉江夏区人,华中师范大学中文本科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江夏一中。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各省市级诗联刊物。陈克志钟情于传统诗联,犹喜竹枝词,《忆旧》一组竹枝为代表作。诗前有小序,曰:“改革开放几十年,山河重整,世事沧桑。年纪一大,旧事常入脑际。虽然当时只是寻常琐事,而今忆起却觉有无穷意味:或有情,或有趣,或可悲,或可喜,或可见环境之变异,或可见世态之迁遗。闲来无事,用浅白言语、绝句的形式记录下来,题曰忆旧。”现录数首:“田中蛤蟆叫嘻嘻,檐下公婆有议题。孵仔芦花堪大任,今年歇歇凤头鸡。”“一盆红火一堂春,说地谈天八九人。三更伸欠回家去,门外风停雪已深。”“村中几列懒石头,牵动家家桌椅愁。早饭倾巢男共女,端来海碗坐喝粥。”“引水开山冰冻天,彤云低压雪飞棉。上山担满浑身汗,下岭筐空一脸盐。”“天雨社员开大会,田间牛鬼聚成堆。三哥环视无拘管,放胆扬头骂一回。”“电亮塆村户户欢,东头赵太大为难。睡前无法吹灯熄,端起簸箕拼命扇。”“老翁拿块麦麸粑,咬嚼门前费齿牙。三五邻家儿女子,仰头问吃么哥啦。”“不知愁苦小姑娘,蹦跳街头喜若狂。可晓新衣何布剪,阿妈箱底嫁时裳!”“知了门前噪夕阳,声声抚慰饿人肠。糠麸藜藿稍将就,南亩新禾已灌浆!”其语言轻松诙谐,善取某一镜头反映社会问题,深得竹味。该组竹枝词多如此。

董书涛,生于1957年,从事教育工作近40年。在工作之余涉猎一些古典文学和诗词,特别喜欢竹枝词。部分作品发表于《江夏诗联》等刊。“桃李初开天尤寒,拂堤新柳漫轻烟。油菜初臺花点点,早有蜜蜂舞蹁跹。”“桃花怒放叶未新,群蜂争采落缤纷。丫头攀枝折花戴,小手蛰红不痛心。”“启蒙童子大书包,相比身材一般高,望君别再加课业,免得从小累弯腰。”虽不拘于格律,却也颇具风人之致。

胡承林,1947年生,江夏区段岭庙人,教师职业。退休前曾任江夏区段岭庙中学校长,段岭庙乡教学研究员,曾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现为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武汉诗词楹联学会和江夏诗联学会会员。喜爱诗词和古典文学,自创诗词千余首,曾多次获奖,部分作品发表于《九州诗词》《诗词中国》《湖北诗词》《武汉诗词》《江夏诗联》等刊物,出版诗集《青山夕照》。他从少年时期起就酷爱传统诗词,退休后,写诗词千余首。2015年在《武汉诗词》上看到“竹枝词苑”,第一次看到这种体裁时就一见钟情,爱不释手,仔细研读了每期杂志中的每首作品,从中体会竹枝词的味道和写法,从此开始了竹枝词创作。他充分利用竹枝词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写了几十首竹枝词。他的第一首竹枝词是歌颂党的惠农政策的:“日出东方满天霞,国家政策绽奇葩。如今种地不交税,受惠农民乐开花。”他将这首词发到江夏诗联QQ群,还引起不小的争议,有诗友说,不合律,不是传统诗词。还有诗友说,无诗语,少诗味。胡承林耐心向他们介绍竹枝词的特点和写作方法,最终他们也爱上了竹枝词。《稻农的辛酸(十首)》甚佳,现录于兹。《泡种》:“三月清明不用忙,蛙鸣震耳育禾秧。浸泡谷种三天后,堆放萌芽湿暖床。”《育秧》:“谷种新芽半寸长,秧田平整窄分厢。均匀撒播晴关水,夜露禾苗着绿装。”《整田》:“莺飞草长正农忙,刺骨寒风冻足僵。斗笠蓑衣耕作苦,三犁四耜土成浆。”《栽秧》:“立夏之前早插秧,栽田割麦两头忙。背天面土虽然累,远对歌声遍垅岗。”《田管》:“秧苗起舞碧波扬,扯草施肥灭害忙。防倒通风勤灌溉,满山遍野稻花香。”《收割》:“金黄稻浪泛农田,喜看丰收在眼前。割谷挥镰流汗水,仓盈斗满过新年。”《捆草头》:“禾杆抱抱满田中,收拢来回步伐匆。捆紧排齐翘马尾,几多趔趄几次躬。”《挑草头》:“谁知种稻苦辛多,挑起草头更受磨。重担如铅肩上压,艰难举步往前挪。”《脱粒》:“谷场座座小山丘,脱粒机声响不休。快趁晴天多晾晒,余粮卖出口粮留。”《珍惜粮食》:“白米晶莹似玉珊,农民劳累饱辛酸。不知种稻如何苦,恐怕将来饮露餐。”

胡承志,网名笑对人生,1961年11月出生于江夏区段岭庙乡,湖北美术学院绘画专业毕业,本科学历。现任江夏实验高中美术教研组组长,江夏书画家协会理事,湖北省美育协会会员,曾当选原武昌县九届人大代表。其教育论文、绘画作品多次在省、市、区获奖,著有《江夏实验高中素描教程》。因竹枝词言简意赅,形式自由,其以竹枝词记录生活,增进情感。他家亲戚间有一个微信群,春节家人相聚吃年饭,几个外甥女要与几个长辈玩抢微信红包游戏,几角、几元不等,十几个人玩得开心热闹。于是他作《微信红包》:“微屏震动贺年来,好友红包送禧财。五角三分钱少也,哈哈一笑乐开怀。”发在群里,获赞一片。他以竹枝词点赞家乡物产。江夏区物产丰富,尤其江夏绿茶闻名于世。他作藏头竹枝词《题“江夏碧舫”茶》曰:“江城沃土孕春芽,夏郡南山吮露华。碧茗飘香迎贵客,舫帆风顺醉千家。”他的故乡位于纸坊城以南15公里的段岭庙村,当地善做豆腐丸,酥嫩鲜美。每年春季,他都要买十斤八斤。《题段岭庙豆腐丸》曰:“最爱家乡豆腐丸,软绵酥嫩胜河鲜。添加猪蹄红烧焖,喷香四溢醉天仙。”

柯希移,1952年7月出生于武汉江夏区,初中肄业。1968年参加教育工作,2012年退休。爱好诗联,作品曾发表于当地刊物。时光忽逝,年近古稀的他觉得应在有限的人生中留下点什么,把平时所见所闻所感,用竹枝词形式表现出来,是很惬意的事情。《江夏高楼》:“电梯送我去登高,直上层巅无数楼,先面嫦娥询寂寞,再和吴老把天聊。”

涂运桥,笔名楚成,1972年12月出生于武汉市江夏区,大学文化。毕业后就职于武汉公安系统。武汉市公安局民警,二级警督警衔。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九州诗词社顾问、全国公安诗歌诗词学会理事、解放军红叶诗社培训部导师兼《红叶》特邀编委、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湖北作协会员等。楚成是公安诗词的开拓者。公安部曾于2010年春在武汉东湖亚洲棋院举办“全国公安诗词座谈会暨涂运桥诗词研讨会”,其还入选2005年度《中华诗词》杂志社举办的第三届“青春诗会”、获2010年度《诗刊》诗词奖、首届荆楚诗坛聂绀弩评论奖、中国公安2014年度诗人奖等。著有《楚成诗词集》《映月楼集》等诗集。素有“诗警”之称。一组《武汉东湖竹枝词》写尽武汉东湖绮丽风情,兹录数首,以飨读者:“十里东湖水蔚蓝,珞珈红日远山含。春风昨夜才新绿,早有鹅儿上碧潭。”“画艇初来卷白波,夕阳坠处彩云多。红莲碧树渔村外,坐看蜻蜓掠水过。”“暮色苍茫下楚城,解舟何处问前程?一杯浊酒青山外,听取江南风雨声。”“蜻蜓点水舞徘徊,十里荷花向日开。柳浪闻莺人不语,轻舟一叶隔山来。”“十里东湖柳色新,烟波画舫正逢春。雨丝风片云天外,楼外卖花三两声。”“东湖梅岭水初平,风里犹闻楚乐声。竹海听涛春一色,沉吟不觉小舟横。”

夏国旺,1954年生,武汉江夏人。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江夏一中语文高级教师,江夏诗词楹联学会理事。290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30多年。近几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散文小说几十篇,近体诗400多首,诗风淡雅,遣词清丽,且擅长写作竹枝词。他认为写竹枝词应该和写其他的诗歌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以叶圣陶“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为创作指导。因此主张走进大自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来创作诗词。其竹枝善写花木,如《桃花》竹枝二首:“桃花不语懒争功,岁岁春来满院红。夏送人间一树果,独留铁干伴秋风。”“缤纷五彩数一流,蝶往蜂来从未休。个个眼馋花色好,反讥桃女不知羞。”皆为桃花作翻案文章也。又有《荷花》二竹枝曰:“百花争往顶山开,偏有芙蕖水下栽。尽管根边污泥浊,幽幽香气顺风来。”“争风斗艳满园红,碧绿芙蓉立水中。秋到春花不见影,我呈人间玉莲蓬。”赞荷花亦与人不同。

徐振富,生于1956年12月,中共党员。1975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3年,1979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读过县师范、市教院,历任小学校长、中学副校长、高中总务主任。他爱好诗词曲联,现任江夏诗联学会常务理事,山坡分会常务副会长,分会会刊《南窗》主编。他利用主编的山坡诗联刊物《南窗》的机会,不断地宣传诗词曲联有关知识。后加入“武汉竹枝词QQ群”,对“竹枝词”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查阅了很多资料,以期对竹枝词有深入了解。他认为竹枝词是由地方民歌演变而成,相当于本地顺口溜。创作时无需严格地遣词造句和严格的对、粘等。便于大众掌握传播。在“武汉竹枝词QQ群”中,常常看见很多名家的竹枝佳篇,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但是选什么题材,一时没有确定。一天在乡村休息时,看见一个卖菜的,用麻木拖菜到湾里叫卖,他便联想到幼时常见的货郎,便写下了第一篇竹枝词《货郎》,发到群中,受到沙月会长的鼓励。从此就开始不断地创作竹枝词。因为徐振富常驻住乡镇,熟悉农村生活,所以大多写的是农村今昔之事。《乡村办喜事一瞥》:“院内支撑大帐篷,请来烹饪一条龙。亲朋庆贺齐相聚,主客情深意气浓。”这显然是农村的新风俗。《农家酒》:“莫笑农家酒慢斟,小蝶大碗少腥荤。花生鸡蛋园中菜,样样无污且养人。”工业污染是大家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农家酒不再是清贫的象征,而是舌尖上的梦想。《挑谷头》:“田里谷头大似山,左杀右穿挽上肩。一路小跑越沟坎,号声起伏震翻天。”谷头,乃武汉土话也,即稻谷捆。一捆谷头有时上百斤,一担超过两百斤,所以挑谷头是郊区农民最显“神勇”的劳动。《堆谷堆》:“满地稻禾慢慢盘,堆堆堆到白云间,老哥莫顾光堆谷,脑壳小心撞破天。”尾句之奇想令人拍案叫绝。《栽田》:“群妇栽田大路边,弯腰张腿腚朝天。阿哥路过窥春色,身搭稀泥莫喊冤。”这首虽带点荤,却是乡间劳作现实,读来不免会心一笑。

在编刊物收稿改稿时,发现有的朋友对格律把握不好,有的对入声字使用不清楚,如果冠之绝句,不大合理。于是他跟作者联系,根据情况,将其改成竹枝词发表。这也不失为一个变通之法。

许昌明,号逸飘,教师。1962年生,湖北省武汉人,中共党员。系海南省诗协、中国教育教学等多家研究会会员,江夏诗联学会山坡分会秘书长,多次荣获诗词大赛金奖。2006年国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被授予“中华脊梁——共和国杰出人物”荣誉称号,及中国百名行业风云人物金质奖章。现同时为中国国际行业战略咨询协会首席专家。传略辑入《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华人杰出专家名典》《中国专家学者辞典》和《共和国百业杰出人物大典》等多部大型辞书。

许昌明认为,竹枝词易学好记,通俗易懂,记事载史,清晰明快,语句短小精悍。记事的一面或多面均可,灵动性大,可以按起承转合的意境来写,也可以顺着一个层次意境写开去,同时还可以兼顾多层次意境。如他写的《斤求两》就是:“十六两衡来兑换,几多钱物算盘规。兴高采烈敲锣鼓,江汉才人光耀晖。”斤求两锣鼓点原本是一种兑换比率,用在珠算方面成了一道算盘规律,又被江汉平原民间艺人发展为一种锣鼓点歌诀,连卖米糖的敲打糖锤等,都用上这一打击乐器节奏点的歌诀。现在人们又用这种歌诀来写长短句,作为一种新的文赋已经面世了,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所以说,竹枝词是一种通俗易懂,合符大众化的一种文体。其所作竹枝反映民间特色物产,如《万年牢(糖葫芦)》:“海棠红果山楂串,洗净晾干蘸蜜胶。快甩糖风拿火候,做人实在万年牢。”有农历节气的竹枝词,也颇上口,如《二月二》:“金龙二月二抬头,如意吉祥歌润喉。春满人间花遍地,丰收预兆起高楼。”《三月三》:“地米菜根鸡蛋煮,葵椒酱醋桂皮香。排除毒素容颜靓,三个方能益健康。”

周学平,生于1954年11月,江夏区山坡人,1973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74年参加教育工作,后就读于武昌师范。小学高级教师,曾任小学教导主任多年。喜爱中华古文化和诗词楹联创作,写过一些抒写怀乡之情的竹枝词,如《故乡》:“日暖风柔草色深,春山古树绿生荫。相思最是门前堰,梦里常闻水弄琴。”用“日暖”“风柔”“草色”“春山”“古树”“门前堰”“梦”“水弄琴”等词来写故乡,意在抒情而不在写景。对于离乡的人来讲故乡可以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每个人对故乡都会有一处或几处特殊体念的地方,周学平抓住“门前堰”这个“焦点”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与爱。作者幼时时常在“门前堰”活动,所以才会经常梦到这里,门前堰的流水才能像悠扬的琴声一样牵着他的心。儿童时代的记忆是那么清晰,《童年回忆》这组竹枝颇有情味,如《挖野菜》:“桃花含笑杏芬芳,芥菜新芽嫩带香。沐浴春风舒倦意,挖篮野菜缓饥荒。”《捡稻穗》:“菊绽霜飞谷泛黄,薄收广种粒归仓。稻童疾捡怀新梦,秋色常留米饭香。”《采藕带》:“满塘翠盖溢芬芳,莲笋千竿赶月光。采带儿童蛙戏水,抱回藕梦笑声香。”

蔡正辉,网名江南明月。1970年生于武汉市江夏区。1993年至2002年在政法机关工作,2002年辞职,担任印务公司经理,主要从事《九州诗词》以及图书编辑出版工作。曾受邀参加多届中华诗词学会举办的研讨会以及《中华诗词》社首届青春笔会。2003年受湖北省诗词学会委托,主编了《湖北中青年诗词选》。2003年之后由于工作繁忙,写诗甚少,至今有100多首诗作在《诗刊》《词刊》《中华诗词》《当代诗词》《诗词》报等有影响的诗刊上发表。现任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导师,中国百诗百联大赛评委,《九州诗词》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化出版社兼职编辑,曾任中华诗词论坛九州诗词首席版主,湖北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武汉竹枝词学会理事。蔡正辉以绝句创作最为擅长,很少涉及其他体裁,竹枝词创作自是家常便饭,且多有佳作。如《咏油菜》:“出油功效胜芝麻,自古骚人罕有夸。万物初生籽已结,一生春色付农家。”尾句让人联想几何?《暮春无蛙鸣》:“为钱驱使尽捕拿,弱小身躯送酒家。正是除虫抽穗日,稻田无复旧鸣蛙。”《忧时》:“农家少有庆丰年,谷物如今不值钱。壮汉源源城镇去,米乡渐已见荒田。”竹枝词岂能无社会担当?《失意后春堤偶遇》:“曾似鸳鸯比翼飞,而今陌路故相违。真情惟有春堤柳,犹自依依对落晖。”竹枝写情别有情致。

新洲区

新洲区是武汉的一个新型城区,位于武汉市东北部,南临长江中游,北枕大别山,西靠武汉中心城区,东连黄州、鄂州,为大武汉东部水陆门户。新洲诗词楹联学会(前身为新洲诗社)成立于1985年10月10日,是中华诗词学会和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武汉诗词楹联学会的发起单位之一。30多年来,新洲区诗词创作队伍不断壮大,老一辈的诗人有张剑南、童庆启、姚海东、张梦麟、余文祥等,新一辈的诗人层出不穷,如黄小遐、刘能英、程平、施幸荣、霍梅华等。这些诗人,不仅在湖北、武汉,在全国范围也有一定的影响。学会常务副会长余文祥被选为武汉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武汉诗词》副主编;黄小遐现为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和武汉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刘能英被聘为国土资源部作协签约作家,以诗词创作入鲁院深造,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刊》杂志特邀编辑。

新洲诗联学会在竹枝词的创作和研究方面作出了很多尝试,老中青三代作者构成一个比较强大的阵容,在武汉地区非常出色。

童庆启(1926—2015),新洲区汪集人。毕业于湖北省农业干部学校。曾任中共新洲县委委员,县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县长,两次奉命赴扎伊尔任农业援外专家组长。1988年4月退休,任武汉老年大学新洲分校校长、武汉老年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新洲诗社副社长等职。著有《棉花三字经》《援外诗词集》《新洲辉煌的历史》《援外散记》等。在全国和省市地县的刊物上发表诗词作品近800首,农业、文史等方面的文章30多篇,老年教育论文147篇。主编了武汉老年大学十年校庆《诗词集》和新洲老年大学《丹枫集》。

童庆启长期从事农村工作,曾多次代表新洲县出席全国棉花会议,受到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在援外期间,率洛贾组胜利完成了建设定耕农田、兴修水坝等农援项目,受到蒙博托总统的接见,其事迹曾在扎伊尔报纸、电台和《人民日报》报道。

童庆启的竹枝词创作紧密联系本职,关注“三农”,他早在1979年就创作了《新洲农村竹枝词九首》。其作语言较朴实,以白描为主。如《女插秧机手》:“田畈姑娘各逞强,登机款款插新秧。一人旋展千双手,转眼之间绿万行。”《新洲农村广播竹枝词八首》其一:“出工晨起望星星,田畈归来歇午阴。泡就东山茶一碗,拉开广播听新闻。”《新洲农村沼气竹枝词五首》其三:“玉管源源气涌流,金炉火焰乐悠悠。农家主妇厨中宝,一扫当年灶下愁。”

蔡天相,笔名烈夫,别号留梅斋主,又号二十八画君。1941年3月生,新洲区人,公务员退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武汉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新洲区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牍余关注国家统一,致力海峡关系研究,先后在《中华诗词》《团结报》《统一论坛》《当代诗词》等海内外80余家书报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诗词1000余首,曾主编、合著《新洲党史大事记》《新洲县志》《让世界了解阳逻》等书,著有《海峡诗柬》《天庐诗草》《学府诗钞》《籧庐诗选》《梅竹诗笺》《留梅斋选集》等诗词集。其《新洲竹枝词》颇多佳境,如《紫薇生肖园》:“竹巷梅林菊径幽,火车载我出云游。三千阆苑痴编梦,十二生肖笑点头。”《李集荷花》:“十里平湖半挂坡,接天莲叶碧云拖。花开并蒂晴偏好,一捧荷风一捧歌。”《村头别墅》:“灯火阑珊夜未央,门楼高耸说辉煌。可怜舞醉歌狂地,不近诗书总不香。”

黄小遐,武汉竹枝词学会副秘书长,1954年11月出生,新洲区人。新洲区政协文史委主任退休,受聘云深书院任院长,系中华诗词学会、武汉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理事,武汉诗联学会常务理事,武汉竹枝词学会理事,新洲区诗联学会副会长。曾获中宣部等六部委组织的首届“中华赞”诗词大奖赛活动优秀奖、全国第二届军旅诗词大奖赛二等奖,黄鹤楼诗词大奖赛一等奖等全国性诗词奖数十项,是第七届(2014)黄鹤楼诗词大奖赛评委。著有诗文集《江畔寻吟》,其代表作被镌刻于武昌起义门诗廊中。

黄小遐颇重竹枝词,以体现民俗风情,适合百姓口味为竹枝创作之理念,其作通俗流畅,幽默合律,易于传诵。部分竹枝词曾刊发于《长江日报》等相关报刊书籍。白雉山评论其竹枝词组诗《东部郊区农家剪影》时说:“《农家剪影》竹枝词‘藤蓠小院傍山居,桃杏如云樟数株。更有一弯溪水绕,石桥小径绿苔铺。’‘春来日暖地如酥,嫩笋三天尺有余。待到一场新雨后,提篮山上采蘑菇。’傍山藤篱小院、果木溪水绕屋、绿苔石桥小径、雨后笋长采菇……这都使出生于山村的我,也不禁回忆起童年的故乡,倍感亲切!”另外,想“花朝赶集趁晴天,买得生资春种前。犁耙锄锨街压断,老农牲市打牛鞭。”“椿树蓬头种早秧,时逢谷雨采茶忙。快耕快割声声叫,小满十天麦上场。”“放学儿童赤脚呼,摸鱼逗鸟叫咕咕。回家栗壳一声响,看你读书不读书。”“荸荠挖了整闲田,油菜栽完歇埂边。腰里手机嘀嘀响,丫头城里问平安”等作,皆可解颐。

黄小遐积极参与会务,主动担当,曾在新洲云深书院组织了多次竹枝词文化推广和访谈活动。在沙月竹枝词系列作品研讨会上,他指出,沙月精神令人佩服,不仅有文学功夫,而且有奉献心,有人文情怀。她的作品写实,比历史书更好看,更容易为人所接受。很有意义。我是写诗的,我知道竹枝词好难写啊。沙月却写得大俗大雅,驾轻就熟。他即席所作的三首竹枝词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诗句成为广为流传的经典名句。其一:“八月江城处处花,争奇斗艳竞繁华。举头更喜盈盈月,一片清辉照万家。”其二:“里巷幽幽意未迟,搜遗解叶竟忘期。竹枝今又翻新曲,唱彻晴川是月儿。”其三:“汉韵楚风市井知,方言俚语入新词。自从有个美沙月,惹得人人唱竹枝。”

程平,1966年3月生,新洲区人,湖北中医学院毕业,主治中医师,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农工党武汉市委委员,农工党新洲区支部主委,新洲区政协常委,武汉诗词楹联学会理事,新洲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曾30多次荣获全国各级各类诗词楹联比赛大奖。竹枝词代表作为《三店竹枝词》10首,如《龙丘》:“三店原是古龙丘,旖旎风光醉远眸。我向人前歌一曲,山歌唱罢唱渔洲。”《文布寺》:“古来文布早知名,门对盈盈碧水生。远棹征帆依柳岸,隔河十里听钟声。”《发驾节》:“十里民风总不同,龙丘独重许仙翁。五乡发驾酬心愿,为报当年斩孽龙。”

施幸荣,女,1973年12月出生于新洲区,现工作于新洲区教育局体卫艺站。新洲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武汉散曲社会员。2011年荣获“华夏情全国诗词大赛”二等奖;2014年在《武汉诗词》“含英撷萃”专栏发表22首散曲;2014年武汉散曲社在汉举办了“施幸荣散曲研讨会”。其虽主要进行散曲创作,但于竹枝亦颇用心。《竹枝词·新洲印象七首》《汉正街竹枝词六首》为其代表作。其作竹枝取像精准,往往数笔即描摹出一副市井画面。如《夏夜》:“天天最盼夕阳斜,抛下空调放下茶。女士街头忙跳舞,男人赤膊吃龙虾。”《旧街花朝节》:“戏台锣鼓彻云霄,老汉婆姨压断桥。且看五湖农用品,挤来一处过花朝。”《农村烫豆丝》:“淘米磨浆破豆忙,一家劳作几家帮。豆丝虽细情尤重,送与全湾个个尝。”《汉正街第一大道》:“林立高楼路两旁,来来往往五湖商。街头一望朝街尾,扁担压弯九曲肠。”

刘能英,女,笔名家住长安,新洲区人。70后实力派诗人中的佼佼者,在全国诗词界都有一定影响。现供职于中国作协诗刊社。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驻会签约作家,鲁院第二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国家注册土地拍卖师、土地评估师、土地登记师。还担任诗词讲师。刘能英是“获奖专业户”,历年大小奖项斩获无数,其大者如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首届孟浩然田园诗歌奖,第二届刘伯温诗歌奖,“骆宾王杯”诗词大奖二等奖,首届“东坡情”诗歌大赛二等奖。有楹联作品选刻于武昌首义碑林。著有诗词选集《长安行》。其思维创新,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新鲜意象,言浅意深,领风潮者也。其竹枝也是这般风味,《汉正街竹枝词五首》是其代表,如《汉正街文化长廊》:“塑就长廊映彩虹,廊中人物各匆匆。便宜买得开怀笑,张口高呼扁担工。”《汉正街文化节》:“狮子空翻扑绣球。采莲船上美人羞。秦腔越剧黄梅戏,听到中宵未肯休。”《汉正街的灯会灯展》:“画舫轻摇汉水移,花灯十里展仙姿。客商兼作游人看,赏遍才知价格宜。”《中国汉正街报》:“一张报纸暖心怀,事事不离汉正街。后厂装修前店扩,商机每向此中来。”《汉正街春秋交会》:“箱包鞋帽柜台专,塑料布匹一应全。百万人持千种语,相邀打货汉江边。”其《新洲清明竹枝词三首》亦是不可多得的竹枝佳品:“爹爹今日祭婆婆,絮絮叨叨话一箩。烛尽香残鞭也放,纸灰飞满野山坡。”“谁在坟前哭二哥,一时气绝一时拖。声声数尽平生苦,泪水流成举水河。”“雨湿衣巾路湿鞋,坟前已是百花开。河将涨水天将暗,还有行人次第来。”

黄陂区

黄陂区是武汉市市辖区,位于武汉市北部。南邻武汉市东西湖区、江岸区,东连武汉市洪山区、新洲区,西北交孝感市,东北交黄冈市。素有“千年古郡、木兰故里、江北花都、孝信之城”的美誉。黄陂区诗词楹联学会成立于1992年,是该区诗词创作的组织者。黄陂区的竹枝词创作由来已久,当代亦不乏其人。

朱换玉,女,1952年生,黄陂区李集人。曾任黄陂区文化局局长,现任黄陂区文联副主席、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她还担任湖北省诗词学会理事,武汉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主编黄陂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刊《黄陂诗联》。其有《黄陂李集闹元宵》竹枝四首,描摹黄陂闹元宵的舞狮活动,甚有风味。其一《李集僵狮子》:“沐浴熏香锣鼓敲,红衣马脚渐僵摇。几人按桌如飞转,鞭炸口含蜡烛烧。”僵狮子也称“将军狮子”,舞狮者叫“将军”或“马脚”。僵狮子很特别,僵狮子即“马脚”在香熏过后,处于半清醒状态,仿如天上神灵附体,于是舞狮者就变得非凡起来,很有祭祀的味道。特别是正月十五的夜灯最热闹最精彩,僵狮子不仅会爬到堆成山的桌子上,还会叼咬燃烧的蜡烛,从煮开的柴油里拿取吉祥物等;狮子还会到每家每户去游玩,每家的当家人都会拿出烟花和爆竹迎狮,然后旁边有个长老说灯彩以图吉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故热闹非凡,这是湖北农村(以黄陂为主)独特的文化遗产。其二《李集刘彭家寨高跷》:“站上高跷风摆柳,半拉钻进白云头。八仙过海仙姑唱,髙埂泥洼走自由。”其三《故事亭子》:“高架捆绑背上背,幼童站在顶端飞。拂尘舞动定前后,翻起跟头云彩追。”这两首竹枝所描写的是黄陂地区的一种高跷表演。据2015年3月4日《武汉晚报》的报道,黄陂区的李集街郑店村的村民,会以一种在高跷上演绎戏曲故事的活动,来庆贺新年。这种活动,以形式命名,被称为“高跷故事亭子”,而以地域区别,也被叫做“刘彭家寨高跷”。高跷故事亭子所用高跷颜色朱红鲜艳,最高可达丈余,最矮也有一米。习高跷者,必须攀坐上朱红的高梯,然后再用红绸将小腿与高跷牢牢束紧。表演者行走起来,犹如神话里的通天巨人,与周围两层楼的小洋房可以比高。高跷故事亭子不但以高罕见,更在于演故事。表演者扮演成各种传说中的神仙人物,还有方言喝唱,唱辞契合新年的吉祥如意期盼。比如,贺“太上老君”,唱的是“紫气东来天门开,太上老君下凡来,人寿年丰百业旺,金银财宝滚滚来。”贺“八仙过海”,唱的则是“万千世界波涛涌,八仙过海显神通,天时地利靠人和,争先恐后当豪雄。”其四《元宵节上庙》:“元宵节我请诸君,李集丰家庙看灯。老汉推车鱼蚌舞,一新耳目出江城。”在村子里面把“僵狮子”的仪式举行完后,舞狮的队伍会去“上庙”,也就是去庙上上香。庙前会举行各种民俗表演活动。

吴江涛,1973年出生于武汉黄陂。受其外公的影响,他自幼读“三百千”,尤爱读《千家诗》。十几岁入诗坛,人以“神童”视之,但其自知“天才出自勤奋”,未尝懈怠,立志做一个诗意的人,终生传播诗词、国学文化,愿意与人分享诗词的喜悦。

其在家乡工作期间,参与恢复诗联学会,任了一届秘书长,为诗词进中小学校园,做了许多工作。还编了一部《前川野老集》,抢救老诗人的作品。后来,军旅诗人、老年教育家皇甫国大校给了吴江涛诗词学术生命,领他登上“将军学府”,传播中华诗词。诗人傅岭梅先生允为弟子,更将传诗视为己任。吴江涛在十所老年大学、三所大学、两所党校,多家图书馆,敬老院讲诗词19年了,同时讲孔孟、老庄、《红楼梦》、《易经》。写了几本小册子:《跟我学写诗》、《坐看青山无字书》《吴江涛讲诗词》。其间参加了中华诗词学会首届青春诗会,与林峰、魏新河、蔡正辉是同学,得到了刘征、周笃文、王文英、林从龙、丁芒、蔡厚示、袁第锐等名师的指导。

吴江涛认为诗人应该用生命写诗,“诗=画+话”,用意象营造画面(意境)。多用自然意象。诗法自然,如《回乡偶书》:“笑解西装学放牛,轻骑野外兴悠悠。童心跃跃随春草,绿到南山雾里头。”《秋夜》:“声声蟋蟀竞长吟,一笑迎凉步履轻。诗是流萤笼不得,随风化作满天星。”

其喜竹枝,以为他的故乡黄陂一带的彩词,也应是竹枝词的一个源头。他主张竹枝词要写民风民情,用口语方言,幽默风趣,通俗有味。如《梦中还乡》:“喜鹊枝头懒唱歌,邻居白眼笑书多。归来只有风盈袖,冒得人来唤大哥。”(冒得:方言,没有之意。)《赠杨叔子院士》:“桃李桂花千万株,瑜园拭目赏宏图。不知《论语》羞为士,热爱黄河称大儒。”《夜半》:“夜半犹闻‘杠上开’,颓风如此转深哀。谈牌说鬼成时尚,妖雾沉沉恐又来。”(“杠上开”,麻将术语。)《杂感二首》:“翠竹红楼鹊噪人,民风淳朴久沉沦。白头翁妪争言苦,迎娶万元叹买婚。”“谁道三年不识门,放牛曾入枣林村。如今归去浑如梦,执法队员夜捉人。”(抓“超生游击队”。)

其另有《童年拾韵》十首竹枝词,据说是一下午时间现场写出来的。当时,他利用暑假开办了一个小学生作文辅导班,小朋友出题,他现场在黑板上写,其谓之为“平生第一快乐诗”。《童年拾韵》曰:“三十童心犹未消,欢歌笑影上眉梢。梦回牛背饶佳趣,又向家山走一遭。”“豪吟高唱动云霄,艳说松林亦自豪。红帕飞扬围坐起,风前拍手唱童谣。”“小子毛头胆气豪,参天桑椹不辞高。古枝骑坐东风里,饱食归来乌嘴猫。”“桐乡雏凤唱春宵,风里碧梧怜旧巢。横笛高吹花月夜,应知英俊出蓬蒿。”“风前一笑柳球抛,眉眼盈盈化碧涛。怅望千秋唯剩泪,至今不愿过虹桥。”“凉风习习晚天高,星月多情照鹊桥。最爱鼓书歌织女,牛郎往事泪偷抛。”“结伴河边逸兴高,如丝细雨扑眉梢。小丫追蝶归来后,一朵红花鬓上娇。”“红瓤剔透梦相招,月黑风高过断桥。骤起枪声魂魄散,白须老丈馈葡萄。”“晓起欢呼瑞雪飘,花开六出赏琼瑶。群童堆起白罗汉,善目慈眉仔细描。”“最爱群生雅兴高,催吾黑板写歌谣。山花烂漫春光灿,更待诸君彩笔描。”写诗,首先让自己快乐,然且让读者也快乐,这是吴江涛的“座右铭”。

杨利华,女,1944年生,黄陂前川人。湖北、武汉诗词楹联学会会员,黄陂区楹联学会副会长,黄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著有《丹枫诗画集》。其所作竹枝能切近生活,饶有风趣。如《新时代的老年人风采》:“白发染黄更有神,衣裙漂亮显年轻。能歌善舞琴声亮,岁月因君脚步停。”“清风明月柳堤西,漫步爹婆絮语低。垂柳调皮轻拂面,受惊二老紧相依。”另外,杨利华所写的反映农村生活的竹枝词质朴如民歌,也可细品,如《秋收》:“早起秋收晚伴霞,姑娘手快摘棉花。男儿力大挑双担,老妪在家训小伢。”《秋荷》:“十月荷塘韵更长,荷花谢了玉莲香。村姑高唱采莲曲,一篓莲蓬一篓粮。”

李玉山,1933年生,湖北监利县人,在黄陂工作并退休。担任黄陂区诗词学会副会长,《黄陂诗联》常务副主编,区老年大学《滠水冬韵》诗词集执行主编,著有诗词集《素笺淡墨》。其写黄陂木兰古门山系列景点的竹枝词,记录了黄陂民间的木兰传说,将景点的来历交代得一清二楚,如《木兰挂靴》:“木兰本是女儿身,代父从军壮志伸。不恋尚书回故梓,且将朝靴挂蓬门。”《烈马峰》:“身负重伤三弟兄,坐骑背返古门冲。精疲力竭驰千里,永记丰碑烈马峰。”《婆婆石》:“北望阴山岁月长,胡奴叛逆几猖狂。婆婆祈祷终如愿,战罢归来放眼量。”《木兰梳妆台》:“木兰习武古门山,常至台前整秀颜。人去影留台化石,台前台后百花鲜。”罗正明,1954年生,黄陂蔡店人。1970年12月入伍,1982年12月转业到黄陂粮食局工作,2011年6月退休。湖北省鹰台诗社会员。其竹枝立意甚高,有社会担当,往往小中见大。如《行道花坛菊花被盗》:“道旁簇簇景观花,美化家园多仗它。一夜无端遭黑手,公家何故变私家!”《高清四号发射成功》:“高清四号昨巡天,火眼金睛察宇寰。借给岐山来探案,贪官何处把身潜?”

易厚新,1939年出生,1964年的大专毕业生。退休前在黄陂交通局工作,黄陂诗联学会名誉会长。著有诗词集《新英瑜睿集》,另有一册《三字经》写人生感悟,一本家庭史《足迹》,一本回忆录《学生、军人、公务员》。其以竹枝写老年生活,虽不拘格律,但可为老年人日常借鉴,以《老年生活圆舞曲》组诗为尤。如《起床》:“生命质量看睡眠,深度熟睡寿延年。早睡早起身体好,起床从容莫缠绵。”《晨练》:“歌声鼓声舞方阵,猫步马步悬崖登。如海人潮为何故?生命运动本是根。”

这正是:

细数今贤慰古贤,江南江北竹歌绵。

名留史话诗留韵,大浪淘沙属必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