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传薪齐踊跃竹歌唱得满城春》楚地竹枝词研究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接力传薪齐踊跃竹歌唱得满城春

2013年8月13日上午,湖北省诗词学会会长罗辉在副秘书长张少林陪同下,视察了金桥沙月竹枝词文化公司,决定成立“湖北省诗词学会竹枝词文化中心”。罗会长现场赠诗沙月:“荣归故里又辛勤,华苑竹枝凝馥芬。有道儒商梦沙月,为裁古韵驾青云。”这是一首藏头诗。“荣华有为”,表达了省诗词学会领导对沙月全心全意推广武汉竹枝词的努力的肯定。酝酿了两年的成立“竹枝词学会”的梦想终于有了关键性的进展。同时,《湖北诗词》杂志也首次开设了“竹枝词苑”的栏目。湖北省诗词学会竹枝词文化中心的成立使沙月信心倍增,有这个省一级的竹枝词中心为依托和支撑,成立武汉竹枝词学会就更有了可行性。

2014年4月3日,正是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之时。武汉竹枝词成立大会在武汉市文联大楼四楼会议室召开。武汉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湛红好,市作协副主席王新民,武汉诗联学会副会长周建民、秘书长彭建安,金桥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范强及学会顾问徐明庭、管用和、白雉山等出席大会。大会由武汉文化遗产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万建新主持。大会第一届理事推选沙月为会长,徐明庭、白雉山、管用和、董宏猷、万建新为顾问。

在成立大会上,作为首任会长,沙月作了题名为《薪火相传,做武汉城市文化建设有为人》的工作报告,回顾了自2004年以来,武汉竹枝词文化团队保护、研究、传承、创作武汉竹枝词的漫长探索。十年的努力赶上了文化强国的好时代,受到了来自政府与学术界、民间的关注与鼓励,并在武汉文化五城建设中得到了格外重视与支持。沙月指出,十年筚路蓝缕,十年不寻常的历程,留下了学会筹备团队的闪光脚印。武汉竹枝词早在明清时期就奠定了在全国竹界领先的领军地位。清代中华四大竹枝词中赫然就有汉口竹枝词。清朝叶调元、民国罗汉以及当代沙月团队等三代人的竹枝词原创作品,成为他们所生活时代百姓民生城镇民俗的真实写照。在未来城市历史记载中,学会将以“武汉竹枝词文化”群体,书写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辉煌过往。沙月从四个方面作了全面总结。第一,组建团队,旨在做城市文化有为人。同心集结,组建“大家级”的文化顾问队伍;同力担当,构建“草根级”的团队核心队伍。第二,推出项目,明确学会方向。学会的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始终坚持文化遗产传承服务城市建设和管理方向,从一开始起就坚定不移。沙月团队的文化传承最突出的创举在于坚持不懈地将竹枝词的创作,与武汉城市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她的影响与带动下,一大批诗词爱好者,创作了为数十分可观、艺术成就斐然的竹枝词;其中,吟咏汉正街的竹枝词,上可以与叶调元接轨,下可以与汉正街的兴起、发展与未来串联,为硚口区的文化产业,为硚口区区域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牌的打造添上了颇有分量的一笔。同德立项,明确定位;同行实施,积极运作。第三,推出精品,丰富竹枝词文化传承的时代内涵。以徐明庭老为代表的老一辈竹枝词研究专家焕发了学术青春,不断推出力作。以沙月、张少林、黄春元等为代表的武汉竹枝词诗人,潜心研究与创作,成绩斐然,在文学汉军中异军突起,被著名作家罗时汉先生称之为汉军中的“沙月现象”。文化研究成果影响显著;文学创作成果精彩纷呈;文化建设合作走出新路。第四,突出主题,蓬勃开展学会活动。

沙月表示,2014年,学会计划继续推进“武汉竹枝词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项目进一步实施,一是推动将“武汉竹枝词系列”纳入中国梦文学原创“武汉系列”中;二是将竹枝词文化与高新科技文化创意结合,推出竹枝词动漫系列。沙月引用习近平主席的一句诗:“绿我涓滴,会它千里澄碧”说,武汉竹枝词学会始终如一的宗旨是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旗,保护武汉竹枝词文化遗产,传承竹枝词文化精神,创作竹枝词新作品,开展竹枝词文化交流,让武汉竹枝词系列在文化五城建设中为大武汉锦上添花。武汉竹枝词学会的最高奋斗目标是将中华各地竹枝词打包,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88岁高寿的徐明庭先生对竹枝词学会寄予厚望。他说,竹枝词学会要注重普及竹枝词的基本知识。辅导阅读、欣赏古往今来的竹枝词,接着开展竹枝词理论研究。当今,写竹枝词的人很多,研究者寥寥可数。《武汉诗词》作为最早为竹枝词开设专栏的专业刊物,希望用一定的页码发表有关竹枝词的理论文章。没有竹枝词的理论,就没有正规的竹枝词。有的人缺乏基本功,胆子却很大,信口开河,信笔挥洒,信马由缰,这样的“打油竹枝词”不容忽视。要开展竹枝词理论研究,帮助会员提高写作水平。从当前竹枝词作者队伍看,写竹枝词的人可分3个档次。第一个档次的作者,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一再修改。就像清代袁子才的一首诗中描写的那样:“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阿婆还是初发女,头未梳成不许看”。这样的作者有精品意识,非常认真,非常严谨,拿出的不一定是精品,但质量比较高。第二个档次的作者,格律不可挑剔,但从思想性、内容上看,只能说过得去,不能说过得硬。这样的作者比较多。第三个档次的作者,就是前面所说的“打油竹枝词”,或者叫“快水竹枝词”。这部分作者喜欢写竹枝词,但缺乏基础知识。“快水竹枝词”,固然快,但水得很。武汉竹枝词学会,要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努力提高竹枝词作者的专业水平,培养精品意识。领导者认真地踏实做好各项工作,以身作则,多出精品竹枝词,组织众多的志同道合者,促进竹坛上呈现满园春色的景象,让报刊上再也看不到那些水货竹枝词。

湛红好作了总结发言。他代表市文联主席池莉、党组书记陈汉桥以及文联班子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对于学会十年工作作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三点要求。一加强理论建设,二多出精品,三多开展创新活动。同时他还代表文联表态,将在经济上、政策上对学会提供必要的支持。他还特意起身,向一直坚持公益资助武汉竹枝词文化事业的金桥投资管理集团总裁、董事长范强先生表示深深的敬意。湛主席讲话让全场欢声雷动,大家深受鼓舞。

成立大会上,武汉竹枝词学会顾问、著名楹联专家白雉山吟颂了他写的3首贺诗:“巴调成词始盛唐,千秋功绩说刘郎;竹枝词唱九州动,风物人情韵味长。”“春风吹得百花鲜,盛会欣逢四月天。新老诗人同接力,竹枝高唱大江边。”“佳节才过三月三,竹枝竞唱兴犹酣。笑侬白发垂垂老,喜看新青胜老蓝。”曾任江汉区政协副主席、竹枝词沙龙负责人董华荣的用条幅书写贺诗:“正是江城春意时,竹枝新叶满青枝。燃情聚友篁丛唱,竹钓清风咱钓诗。”《武汉诗词》主编徐霁之的贺诗:“今天拜会刘宾客,大戏登台开了锣。借得甘霖浇竹笋,巴音楚韵用车拖。”《竹枝词贤达徐眀庭》:“年轮八八一棵松,问稼开渠竹韵中。梦得先生亲奉酒,修篁叠翠谢徐翁。”身在广州的会员代表傅占魁发来贺诗和书面发言,对武汉竹枝词学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乐舞同歌巴楚地,开心花笑草无私。但归沃野弥清气,重唤莺飞唱竹枝。”他激情洋溢地写道:“各位领导、各位诗友:我因家事,远在深圳,不能前来与会学习,十分遗憾!特请姚泉名先生转达本人对各位同仁诚挚的问候!竹枝词学会的成立,无论是社会还是文学诗歌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起源于古巴蜀的竹枝词作为一种民歌,那种表现世态民情的深刻性,泥土性,语言的鲜活、自然、清新之气,是我们创作喷涌不竭的地底矿泉水!因此历代优秀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等无不从这里吮吸琼浆玉液!可以说竹枝词,民歌是我们词的母亲!可是我们现在却陌生了!当今几亿农民失去土地,据悉仅广东十年时间就被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侵吞了一千万亩良田!全国有多少!这是千万年来养育我中华民族的大地啊!当土地一亩一亩变成钢筋水泥的积木时,一个伟大的民族将在进口的垃圾食品中变异萎缩!那泡沫炫目的增长,可是烟霾肆虐的贪婪……如果这样下去,我的黄河长江啊,你流动的还是炎黄的血吗?我的长城黄山啊,你屹立的还是华夏挺拔的脊梁吗?当科学的双刃剑被恶之魔利用,任意改变基因的时刻,上帝将宇宙之心交给了诗人!去拯救人类吧,把那被阴沟污水染黑了的心肺彻底洗净!让女娲重造平等无私的子孙,共生精神的双翼,让绿色的大地与蓝天一同飞翔!让竹枝词的清泉重新在我们心中潺潺流响……祝大会圆满成功!”

整个成立大会成为诗人兴会的场所,大家纷纷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竹枝词学会成立的祝贺及寄予的厚望。沙月也即兴赋诗一首:“青青杨柳绿江滨,万紫千红处处新。接力传薪齐踊跃,竹歌唱得满城春。”湖北诗词学会会长罗辉、武汉文化创意协会会长袁善腊、武汉作协主席董宏猷等通过电话,向成立大会表示衷心的祝贺。

4月5日,长江日报刊登了记者余晓春撰写的新闻信息《武汉竹枝词学会成立,欲将竹枝词申报非遗》,中央与各地媒体纷纷转载,新华网、中国网、东湖社区、长江网、汉网、荆楚网等网媒也发布了相关信息。

武汉竹枝词学会成立后,沙月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她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来宣传竹枝词学会,为学会的可持续发展寻找突破口。学会成立至今,每年皆取得重要的成果。

2014年,联合蔡甸区文体广电局组编《高山流水唱竹枝:蔡甸竹枝词》一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继《汉正街竹枝词》之后的重要的区域竹枝词创作集。2015年,学会副会长张少林创作的《长江流域民俗竹枝词》一书,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16年,“武汉竹枝词史话”项目获得市民政局支持。该项目系2016年武汉市社会服务项目之一,将首次以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史话形式,追溯武汉竹枝词文化历史源头,再现清代道光年间、民国年间以及当代三个重要历史节点上,武汉竹枝词记录重大城市变迁、实写市民风情民俗的时代辉煌,普及武汉竹枝词城市记忆遗产常识。

联合洪山区党史办组编的《洪山竹枝词》一书也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些成果的取得,与会长沙月的组织协调是分不开的。

除了出版竹枝词创作集,学会也很注重竹枝词资料的搜集和考证。2015年11月12日至15日,由会长沙月组织团队成功访问叶调元故里宁波。参观、走访逸夫故居、宁波帮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馆、民国大杂院和溪口蒋氏故里,以及叶调元故里余姚的通济桥、舜江楼、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朱舜水纪念堂、余姚博物馆、余姚名人馆及河姆渡遗址和王阳明故居等处。受到民国大杂院院长李正通、余姚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的热情接待。

2016年3月11日至13日,武汉诗词楹联学会、武汉文化遗产协会《武汉竹枝词史话》项目组专家们第二次赴浙开展“汉口绍兴帮历史活动”的学术考察交流活动。由武汉文化遗产协会秘书长万建新带队,一行10位专家放弃周末休息,志愿在杭州、绍兴、余姚等地,沿着浙东古运河线路,进行了为期3天的学术考察交流,与当地地志办、相关博物馆以及相关文史专家作了认真的深入研究探讨,并冒雨寻访村湾,走访乡贤野老,取得了预期的考察成果。

有关清代竹枝词创作活动大多由流寓汉口的余姚诗人进行,而这一段历史资料却几为空白。清代绍兴府包括山阴、会稽、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八个县。清道光年间,《汉口竹枝词》作者叶调元领衔,余姚众多流寓汉口的绍兴诗人多以竹枝词唱和,歌咏汉口风俗民情,讲述三镇故事,传播武汉竹枝词,记史补史,为武汉市城市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余姚诗人如何来到汉口又为何流寓汉口,他们靠什么谋生?为何有这么多武汉题材的竹枝词唱和?这些文化记忆一直是武汉文化遗产以及地方诗词历史的疑点,没有取得突破。为此项目组已经组织了两次赴浙学术考察交流活动活动,对清代宁绍帮活动进行考察。赴浙学术考察交流得到了武汉文联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所在地文化局、地志办以及相关部门的热情帮助。余姚知名文史专家朱炯多年从事相关方面研究,取得不少学术成果,为项目组先后两度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咨询指导。沙月认为,两度赴浙学术考察,进行了局部而直观的深入研究交流,为武汉竹枝词史话撰写,作出某些合理推断,奠定了翔实的事实依据基础。

2016年3月25日至3月27日,武汉市社会服务项目《武汉竹枝词史话》项目组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就长阳民歌、长阳竹枝词开展了历时三天的学术考察,深度调研武汉竹枝词文化的荆楚文化基因。

荆楚地方民歌孕育了荆楚文化艺术,竹枝词这一脱胎于民歌形式的文学体裁与荆楚民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张良皋《巴史别观》的相关研究,春秋战国的文化楚域,涵盖地域广泛,其中就包括巴渝地区。长阳是荆楚文化保存最好的地方之一,被有关研究者誉为“竹枝词故里”,地方竹枝词创作研究代有传人,成就卓著,其对于荆楚文化的传承作用不可替代。项目组考察得到了长阳诗词楹联学会的大力支持。该学会秘书长林大谟、副会长田昌令、副秘书长覃世清等专家全程接待,就竹枝词文化发源、发展以及振兴等学术课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进行了广泛而生动的学术交流。

25日晚,甫到长阳县城,顾不上拂去征尘,项目组一行就拜访了县诗联学会部分领导。田昌令是长阳竹枝词和“五句谣”的重要研究者和创作者,他向项目组成员赠送了他所作的《竹枝新唱》《五句新编》二书。接着在他们的引领下,连夜冒雨拜访了杨发兴老先生。杨老先生现年88岁,是长阳竹枝词的第五代传人。听取了项目组沙月老师的介绍后,老先生非常高兴,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的一项重要文化创举,对进一步研究竹枝词史具有重要价值。作为“中华今韵”的重要推行者,杨老先生向项目组的每位成员赠送了由他编著的《中华今韵》一书。

翌日,项目组在田昌令会长的带领下又冒雨踏访了道家文化和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长阳方山,去寻觅巴土文化之源。接着,参观了与清江县城隔江相望的古巴王遗迹——向王寨,并克服已连续步行八小时的疲惫,参观了十里长的“诗画长阳”清江碑廊,了解了当地在传承长阳竹枝词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并约访了同是长阳竹枝词第五代传人的陈金祥,就竹枝词创作题材以及艺术形式,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最后,在县文化馆所在地巴人寨,项目组在土家族民俗表演现场,宣传了项目意义,并与艺术家们一起从撒叶儿嗬、长阳山歌、薅草锣鼓等土家歌舞中寻觅竹枝词艺术源头。

26日,项目组马不停蹄地参观了彭潭秋纪念馆等人文景观。彭潭秋纪念馆是项目组此次考察的重点。彭潭秋(1746—1807年),名淑,号方山居士,土家族,长阳人,是长阳竹枝词的第一代传人。著有《秋潭诗集》,其中的《长阳竹枝词》堪称精华,书土风,写乡情,笔墨所至,长阳的乡风民俗、山川田垄、地域人文、物产方技均描绘眼前,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沙月指出,此次考察活动卓有成效,在长阳所作的两地竹枝词专题学术交流是竹枝词学界的一大首创,对湖北省区域内民歌风习给予竹枝词文化的影响有了比较直观了解,对武汉竹枝词历史的相关领域有了深入的认识。

这正是:

三镇春来处处诗,竹枝静候最新词。

汉腔犹带江湖味,六渡桥前唱醉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