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竹歌硚口唱须知江岸有人闻》楚地竹枝词研究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江汉竹歌硚口唱须知江岸有人闻

汉口,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武汉的金融、商业、贸易中心,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以“东方芝加哥”之名驰声于海内外。汉口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地处长江西北、汉江以北的地域,隔长江与其东南侧的武昌相望,并汉江与其南侧的汉阳相望。古代,汉口镇为汉阳府下汉阳县汉口镇属地,为天下四聚之首,旧时汉口,曾有“天下四聚”之称,“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据刘献廷《广阳杂记》)近代,脱离汉阳府管辖,于1923年短暂设立第一个直辖市汉口市,一时间,武汉摆脱了古代武昌府、汉阳府,双城望江,近代武昌市、汉口市两城相对,是为三镇鼎立,汉口市在民国高度繁荣,包括汉阳总人口曾达到百万。

大汉口地区含硚口区、江汉区、江岸区。该地区竹枝词创作历史悠久,以清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民国罗汉《汉口竹枝词》为代表。当代汉口竹枝词创作方兴未艾,名家辈出。

董宏猷,湖北咸宁人。1950年生于武汉。国家一级作家,武汉作协主席、文联副主席,湖北省作协少儿文学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著有《董宏猷文集》四卷,长篇小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十四岁的森林》《少男少女进行曲》《胖叔叔》,科幻小说《山鬼》,小说集《湖畔静悄悄》《长江的童话》,集《帆影》、散文集《白壁赋》《男子汉之歌》《森林笔记》《扛着女儿过大江》,以及长篇文学报告等多部。董宏猷的竹枝词风趣诙谐,带有泥土的气息,读来非常亲切。《蔡甸农事八章》是他的竹枝词代表作。《扯秧》:“夜半扯秧梦未停,满田蛙声满田星。蚂蝗钻腿扯不断,任它吸血到天明。”扯秧是农家在旱育秧田里把15公分多高的秧苗扯起来,为在大水田里抛秧栽秧做准备。《抛秧》:“哥到大田来抛秧,妹在田中瞟情郎。只要秧苗抛的好,把哥栽在田中央。”抛秧是指把扯好的一把把秧苗,由人站在田埂上抛到大田中,节省大田插秧人往来田埂取秧之辛苦。《栽秧》:“春雨蒙蒙秧满田,低头插动水中天。一行青秧一行路,退步原来是向前。”栽秧,就是插秧,把水稻的秧苗按照合理的间距行距分别栽种在水田里。《割麦》:“江南入夏小麦黄,家家户户磨镰忙。幺妹送哥新袖套,明朝割麦防麦芒。”旧时农历五月中下旬,农人在成熟的麦田里收割,用左手拢住麦秆,右手握紧镰刀,刀口往麦子根部割下去,一拢麦子齐根裁下。《双抢》:“农家最忙是八月,抢收抢种不停歇。中午树荫偷一觉,便是人间好时节。”收割早稻和栽晚稻秧时候是紧挨着的,因为节气原因,收完早稻要赶紧把晚稻栽到田里,所以称为双抢,是一年中农民最忙的时候。《扯棉梗》:“平原农活有三狠,栽秧割麦扯棉梗。千花万树都奉献,只留温暖满乾坤。”收割完棉花以后,就要扯棉梗了。扯棉梗是一项重活,用棉梗钩子卡住棉梗的根部,腰部使力,才拔得起来,手会打起血泡。把棉梗移到有阳光的田埂上棚拢,再去剥那些迟开的棉桃。棉梗扯后棉田里就要冬播麦子,一季的棉花才算结束。《挑堤》:“入冬农闲人不闲,兴修水利整农田。硪歌一响天地应,挑完大堤好过年。”农闲时节,乡村兴修水利,人力挑土堆土,修建或加厚加高避洪排洪的堤坝、小垸和土墩。《农忙》:“饭在锅里等人吃,天天开的流水席。回家倒头就做梦,一屋鼾声八脚泥。”农忙,指的就是夏季双抢时节。

萧诗王,笔名,鄂玉;网名,草肃岩。湖北省作协会员。1943年生于蔡甸,1948年迁居汉口长堤街。自幼喜好文学。1958年开始诗歌学习,对于古典诗词和新诗都有热情。1965年正式参加工作,1970年到咸宁插队,1975年进入武汉国棉一厂直至退休。业余创作广种而薄收,经历了种种磨难,却诗心不改。终身从事文字工作,获过各种创作或比赛奖。退休后整理各时期文字,计有诗歌、散文、诗词数百(已发表未计),近年来开始从事长篇小说、电影文学、民间故事整理创作,出版或在网站签约共百万余字。加入了湖北省作家协会。其竹枝词创作以描写汉口名物为主,如《汉口宝庆码头》:“靠岸沿江占码头,桅竿林立诉来由。当初进港拳开路,圈地荒坡水任流。”《汉口伏天小景》:“竹床横竖扇微风,热汗沿街小巷同。老少倾巢皆露宿,天南地北话西东。”“空房满巷竹床多,夜雨突来聚小河。只怪乌龙飞势猛,如船飘去木扳拖。”《舵落口》:“菜地相连拐几湾,牛车远去木轮酣。叽嘎刺耳无人笑,赶路挑夫更叫难。”《玉带门外》:“城里无花城外多,后湖青带串条河。桃开杏粉随流水,满地落英不知坡。”《长堤街》:“青石横街开早市,鱼虾蹦跳菜成排。车龙马水擦肩过,买卖吆喝似戏台。”《观音阁》:“观音阁后鼓锣威,闲佬戏迷摇扇催。招展水旗鞭是马,江山社稷任芳菲。”《小新码头》:“落蓬临岸跳搭滩,熟客生人挤上船。齐问山货么价卖,笑称行里早包完。”

李必胜,江岸区百步亭花园社区的文联主席,也是百步亭社区最老的居民。其以“亲闻、亲见、亲历”为底蕴,用自己深刻的感受、独特的视角创作有《百步亭花园竹枝词》组诗。“百步亭”原为一片荒湖,仅有一条“岔马路”与外界相通。住宅区借用附近一条街名“百步亭”三个字,寓含“百步一亭”的意味。组诗的第一首,即是从住宅区的前身说起,概括这个全国最宜居地的来龙去脉:“万亩湖塘万载淤,水肥不见养游鱼。一条马路分开岔,广种高楼最宜居。”整个住宅区共有14个小区,房型由七层的经济适用房到高层的豪华住宅,越做越高,越建越美,作为社区文联主席,李必胜跑遍了所有园区,对每个园区的楼房结构、环境地貌、居民组成,他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李必胜不从社区领导的总结中找观点,也不从工程师设计图里找素材,而是紧紧抓住这些园区的别致命名,从中发掘出诗意,做出深层次的解读。如《百步亭游园》:“花木扶疏四季春,通幽曲径久逡巡。耳语轻如谈恋爱,半数风流白发人。”此游园是百步亭社区最早的休闲场所。据说,开发商拿出大块的土地,牺牲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不否认其有一定的广告效应,然而从这首竹枝词绘声绘色、亦庄亦谐的描绘中,我们读懂了“宜居”两个字。百步亭人是幸福的、安乐的、丰富多彩的,作者生活在人群中,其间耳闻目睹无时不在叩动他的心弦,许多大事小情都被他形诸笔墨。如《万家宴》:“万户佳肴味绕梁,蓝田宝玉色琳琅。时新糕点精工制,举箸三番不忍尝。”《十五观灯》:“五彩斑斓紫气蒸,蜿蜒曲径闹腾腾。婆娘媳妇心机巧,板凳箢箕也扎灯。”《夫妻对唱》:“会所联欢贺岁歌,爹爹挤眼逗婆婆。前台一句诙谐语,笑得全场炸了锅。”李必胜热爱社区,积极宣传正能量,切合时代的主旋律;他更关心社区,但对于种种不和谐的音符,也敢以竹枝词为武器,勇于批评,大胆干预。如《半边街》:“标致司机惜眼缘,非关有爱久缠绵。半边换了停车费,剩下半边真可怜。”“半边街”是业主们赠给某小区的绰号,该小区原为经济适用房型社区,买房者与卖房者,都没预计到今天会有这么多家车。“停车场”占了半边街,人行车走极其不便,引起民怨沸腾。这一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时时考验着社区领导层的诚心与智慧。《钟楼》:“右边日本左英伦,正面钟点辨不真。且作相邀标志物,花前月下等情人。”钟楼是百步亭花园的标志性建筑,由于种种因素,使得一“钟”三制,作者以诙谐的笔调提醒当局,以期引起注意。

黄春元很推崇李必胜的竹枝词,专门以“亲闻、亲见、亲历”为题撰文推介。黄文认为,李的竹枝词“褒者扬”也好,“贬者劝”也好,都体现了竹枝词的“教化”功能,是正确的竹枝词观与创作风格。由于某些专家学者的推波助澜,把时下的竹枝词研究与创作引入歧途,有些竹枝词爱好者,不关注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却热衷于搜罗遗闻旧事,从故纸堆找材料,演绎一些连自己也不知所云的玩意儿,“谬以千里也”。

另外,作为有组织的竹枝词研究与创作团体——武汉竹枝词沙龙的影响日益凸显。为了研究如何传承武汉的竹枝词,如何以竹枝词这种百姓大众喜闻乐见的诗体反映当今武汉的新风貌,记述历史前进的新进程,歌颂武汉百姓的新生活,如何分寸得当地褒贬市井百态等新课题。在武汉诗词楹联学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武汉竹枝词沙龙于2012年10月成立。江汉区诗词楹联学会、武汉未名诗社等诗词组织中的一群热心于传承和创作竹枝词的中老年诗友为骨干,成员遍布武汉三镇,职业分布于各个领域,由初建时8人至今已发展到20余人。离退休后共同的兴趣爱好把他们聚集在一起,定期开展活动。以沙龙的形式,宽松愉快,活动中先后对竹枝词的兴起与发展沿革、竹枝词与七绝的区別、竹枝词的特点与写作方法技巧,如何应用竹枝词来反映当今的现实生活等课题都作了较深入的学习与探讨。以学习有关资料、请专家作专题讲座、成员中会前作充分准备某一课题在会上作重点发言、交流成员各自的习作并现场互评互改、组织实地考察采风等形式,把竹枝沙龙办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除集体活动外,个别成员还自费赴外地学习交流、实地考察、以文会友、自费编辑赠发各自的小刊物及习作打印稿交流……2015年10月,在沙龙的基础上依托信息传媒建立起了竹枝沙龙的微信公众平台——“老竹新枝”微信群,作为活动的补充与延伸,使得沙龙的竹友的联系与交流更为密切便捷。

三年多来,武汉竹枝词沙龙的竹友们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作品,其中不乏上乘之作。

陈闻儒,退休后任青山老年大学诗词教师,武汉未名诗社第二社长。其人低调行事,写诗自娱。认为竹枝词虽吟一方风土,亦应关注反映当今世事,形诸绝句体裁。如:“月圆花好两相和,酒店嗨吧醉几何。靓女型男甜似蜜,月中谁更羡嫦娥。”“发廊夜店野鸳鸯,警笛三声打暗娼。怪尔寻欢太低档,森严会所尽官商。”“胜景洪山宝寺名,菜苔自古是佳珍。昔年贡品今空运,塔影钟声几亩灵。”“腾蛟起凤入冰寒,儿女英雄闹岸滩。正是一年三九日,江城冬泳战犹酣。”“袞衮诸公一大群,校园喧闹似衙门。检查评比茅台宴,减负何时动了真。”“莫言光焰彩缤纷,大奖全凭外国人。小说多年霜露冷,一时纸价贵《肥臀》。”“豆皮御膳昔毛名,隧道穿江拆屋平。饭店酒楼中外宴,更无人说‘老通城’。”“老太蹒跚挤菜场,年关未到自寻忙。明知少有家人吃,也要三冬灌肉肠。”“专长对口事朦胧,粥少僧多何处钟。博士聘争环卫所,只缘体制在其中。”世俗百态,无不囊括笔端。

戴真,祖籍江西婺源,1930年出生于河北省正定县。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离休干部,文艺一级正高职称。毕业于华北大学第三部戏剧科、中央戏剧学院本科舞台美术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授予杰出贡献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武汉诗词楹联学会理事,武汉老干部活动中心未名诗社顾问、武汉散曲研习社名誉社长,著有《戴真诗词选》《戴真诗集》《戴真诗稿》《戴真散曲选》《戴真写生集》等,曾主编《中国当代舞台美术家研究》《舞台美》杂志。戴真是武汉竹枝词沙龙的创史人之一。自入竹枝沙龙后,他热心于传承、推广、繁荣竹枝词的创作。戴真年事已高,还要长年照料行动不便,靠轮椅代步且头脑有些痴呆的老伴及承担日常家务,但他以坚韧不屈的毅力、饱满的热情,克服重重困难,潜心学习。他勤于思考,深入生活,观察社会,体察民情,笔耕不辍。近年来,写下了大量的竹枝词,其中不乏上乘之作。如“逢年岁末满街香,腊肉咸鱼吊树窗。妹挽情郎谈笑过,油珠漫滴美唐装。”“正是冬闲进大城,龙衣戏帽鼓锣鸣。门前卖唱吉祥语,老板寒钱粉墨情。”“万户飘红闹市悬,霜翁送福卖春联。无思富贵磨寒砚,小赚新年笔墨钱。”“古寺巍然汉水边,晨钟暮鼓饶香烟。金神玉佛羞睁眼,功德箱中有假钱。”“时尚花篮展病楼,权钱暗自显风流。嫣红姹紫何尊贵,不抵囊中羞涩愁。”“老总床前笑语浓,风华靓妹闪裙红。绝非孝女缠慈父,正是甜甜小秘情。”“闲来爱逛旧书城,满目琳琅翰墨凝。大腕诗书三折卖,玑珠暗自泪晶莹。”

董华荣,祖籍湖北天门,1945年12生。中共党员,武汉市江汉区政协正区级退休干部,高级政工师,退休后筹建江汉诗词学会并担任会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武汉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未名诗社名誉社长、武汉散曲研习社常务理事、武汉竹枝沙龙召集人,主编或参与编辑《江汉潮声》等多部诗集。为了写好竹枝词,董华荣开始注意身边的人和事,眼睛向下,学会观察,接近百姓,贴进生活,接地气,知民情。为此,他平时做到“四多”,即多看、多听、多问、多聊,落实到“四勤”上,即勤动手(平时多记多写)、勤动腿(出去多逛多看)、251勤动口(向百姓大众多问多聊)、勤动脑(多思多想),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为题材,一事一叙,以小见大,市井百态,或褒或贬,把握分寸,适当得体。如《便民自行车》:“租骑免费自行车,方便出行穿市街。环保健身皆不误,不同奥迪比豪奢。”这首竹技词如实记叙了武汉市政府实行惠民工程中办实事的实例之一,此举深受平民百姓的欢迎。竹枝词中抓住了方便车的好处:便捷、环保,为缓解交通压力,解决部分群众出行难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还可健身呢!再如《诗词墙》:“建筑施工砌粉墙,诗歌装点美长廊。学童智叟齐观赏,街市也能成课堂!”如果您漫步于江汉区的街头道边,有许多建筑工地,在砌起后的围墙上用诗词、图画装点,既美化了市容,又增添了文化氛围。此举深得大众称赞,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其竹枝词亦能如实、善意地针贬时弊,起到警示、反思、正视、整改的效果,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如《奸商》:“商贩促销方法多,买三送一唬阿婆。声声吆喝人潮涌,一半傻瓜一半托。”这首竹枝词就揭露了某些商家以借促销搞优惠大派送之名,行欺诈谋取非法利益之实的问题。再如《“黑的”拉客》:“买车按揭缺钱花,载客捞钱补贴家。夜夜提心人吊胆,留神警察又来抓。”这首竹枝词也写出了当前确实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这些私家车主因生活拮据非法私载拉客,也是迫于无奈!硬性取缔恐怕是治标不治本之举,此现象要杜绝,得有新思路、新举措才行。

吴世干,字咸仁,笔名吴丁,1954年4月出生于黄陂区蔡店镇,中专文化,省、市及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任武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未名诗社名誉社长、《武汉诗词》责任编辑。1968年3月入伍,历任战士、参谋,长阳县人武部军事科科长,1986年1月转业到湖北省糖酒公司工作,历任科员、副科长、科长、工会主席、纪委书记等职,2005年上武汉老年大学学习格律诗词,其作品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著有个人诗集《苔花集》二卷等。他初学诗词,就对竹枝词感兴趣。吴世干认为竹枝词接地气,读者喜闻乐见,有可读性。当他第一本诗集出来后,他的一些朋友与他谈诗,最喜欢他的竹枝词,他就更专注竹枝词的写作了。为了提高竹枝词写作水平,他还与竹友一起向徐明庭请教。第一次请教后,徐老留下了他的几首竹枝词习作,不料一个多月后再次见面时,80多岁的徐老竟把他的一首《农村自来水》背了下来:“未见井边挑水郎,瞧瞧厨下也无缸。龙头一拧哗哗响,扁担休闲桶歇凉。”他是受宠若惊,当场多喝了一杯酒。《湖北诗词》第75期卷首语推荐这首竹枝时说道:“这首诗全用赋的手法,语言明白、晓畅、风趣,既有‘自来水’,又寓托了诗人对农家生活不断改善的欣喜之情。”吴世干在第二本诗集中收录竹枝词习作112首,单独归类编辑。其中佳作如《建筑工》:“闯荡多年仍姓农,竖楼栋栋住工棚。假如老板良心黑,汗水流光两手空。”《武汉夏》:“火炉雅号祝融夸,穿着皮鞋烫脚丫。多谢天公施厚爱,全城免费洗桑拿。”除了写作,吴世干还积极在沙龙中分享竹枝词创作体会,并在黄陂、长阳等地宣传竹枝词文化,成为武汉竹枝此团队中引人注目的“竹家”。

张世才,汉阳区人,武汉竹枝沙龙主要成员。《九州诗词》副主编,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网络部副部长、编辑部副主任。其诗思敏捷,诗词倚马可待。张世才的竹枝词善写武汉风物,语言风趣。如《武汉特色小吃之面窝》:“葱花姜末米浆和,面粉毫无叫面窝。笑口常开金灿灿,外酥内脆赖油锅。”又如《卖馍》:“大街小巷荡音波,不卖肉包只卖馍。老面发的当最俏,此行还是豫人多。”又如《汉口宝庆码头怀旧》:“谋生闯世抱成团,打下码头一片天。汉水长江交汇处,湘人在此起波澜。”

徐霁之,1934年生,武汉人,曾任《武汉诗词》执行主编。个性诙谐,他很少写竹枝词,却多有精品。其语言幽默,犀利辛辣,有如漫画家的笔触。寻常细事,经他稍加点染,便熠熠生辉。仅举《小巷哈哈镜》中两例:《洋宠犬》:“一间小屋赛龙庭,每日三餐不断腥。洁癖才能成贵妇,花坛如厕不留名。”有钱人家养狗,豪华公馆,精美食品,养尊处优,宛若富户人家的阔太太。那一点高贵的“洁癖”,却是随地大小便。通篇比拟,亦庄亦谐,看似调侃畜生,实是锋芒直站在畜生后面的牵狗人。三言两语,击中肯綮,使得被嘲讽者丑态毕出,颜面丧尽。《纳凉》:“全家出动闹哄哄,超市乘凉不计钟。害怕别人翻白眼,每人手里举根葱。”到商场蹭空调,是每年夏季一道风景线。喧闹的场景,隐含了多少窘困与凄凉。作者一双慧眼识破了这一切,只一个看似搞笑的特写镜头,把当事人的种种难堪和无奈定格于纸上。“每人手里举根葱”,谁读了不会哑然失笑?

郭焜山,湖北省仙桃市人,1944年9月出生,中专文化。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武汉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现任武汉市老年大学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汉市散曲研习社副社长。其竹枝词反映新生事物,准确传神。如《武汉园博园》:“园博园里景观多,世界风光打此过。昔日垃圾堆积地,今天游客踵相摩。”《汉正街扁担工》:“扁担吆喝一声长,汉正街头送货忙。奔了店铺奔托运,诚实守信热心肠。”《武汉便民自行车》:“低碳生活大众欢,出行市内不为难。江城免费借车用,这里借来那里还。”《武汉老年人优待证》:“公交车里乐哈哈,去去来来送到家。手持老年优待证,乘车免费共称嗟。”

李淑生,湖北省仙桃市人,1938年出生,中学文化。湖北省诗词学会、武汉市散曲研习社、仙桃诗词学会会员,曾任武汉市散曲研习社理事。其所作《老伴快乐的每一天》反映当下老年人生活,是新竹枝词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其一:“一天之计在清晨,早起河边散步勤。空气新鲜多洁净,体操保健又强身。”其二:“三餐茶饭素兼荤,乐意操持为子孙。一桌菜肴都吃净,这时奶奶最开心。”其三:“午后闲遐事不多,闻听门外叫阿婆。棋牌室里三差一,您老快来添个脚。”其四:“夜晚安心看视屏,爹爹讲解给婆听。杀杀砍砍前朝事,最喜魔王程咬金。”

刘开华,鄂州市人,中学高级教师、校长。早年为东坡赤壁诗社社员,退休后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晚年移居武汉,又参加湖北省和武汉市诗联学会,并任常青花园诗联学会副会长。有诗联集《喘蹄集》和《奔波集》。其竹枝能针砭现实,如《京城掠影》之《房价》:“莫问九门价几何,千金难买一蜗窼。工薪喜看年年长,怎比新房长更多!”《旅美漫记》之《橡树岭》:“遥望高原坎伯兰,欲攀橡树岭难勘。蘑菇云起一声响,报怨垂功七十年。”橡树岭位于田纳西州坎伯兰高原,第一颗原子弹在此制造。

刘泽僖,湖北武汉人,1936年1月出生。长航电视大学及长航干校教师、湖北函授大学教授,参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编辑《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乡镇企业管理》《城市管理学》等著作。个人著作有大型中国神话史诗剧《龙凤神州》、诗集《光尘集》和《雨点》等。湖北省与武汉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武汉散曲学会会员、武汉老年大学诗词研究会会员。其竹枝风趣传神,不可多得。《背孙》:“背砣砣换酒来喝,奶奶背孙又唱歌。走过大街和小巷,打瓶小醋拌春莴。”其中首句来自武汉传统儿歌“背砣砣,换酒喝”,汉味十足。《刺绣》:“闺妮刺绣在竹床,私语怯欢问嫁娘。捂脸还红捶死鬼,车身装怒跳心房。”将含情带羞的少女写得活灵活现。《镜中对》:“窄巷开窗对面姑,梳妆乍见镜中儒。脸红耳热心翻浪,拿起诗文假念书。”将少年读书郎也写活了。《汽车城中国长江第一隧》:“长江隧道首开通,江底走车豪迈风。标致东风相对过,并肩宝马伴神龙。”这首是目前最有武汉味道的过江隧道诗。

雷焕春,1946年出生,武汉人,从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30余年。武汉老年大学诗词研究会副会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武汉作家协会会员、武汉诗词楹联学会、武汉散曲研习社、湖北鹰台诗社会员。2013年6月始学写格律诗词,但竹枝词作品质量上乘。如《汉口大舞台》:“汉调京腔戏码头,名伶转蓬唱难休。舞台虽小乾坤大,看尽红尘万古愁。”《转糖》:“凤舞龙飞一笔连,彩标戏耍任悠旋。乡情厚重长街弄,唤醒童心乐透天。”《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坐庙前,仰天瞎扯赚黑钱。当真测得神灵妙,何必风霜守巷沿。”

王适刚,1946年出生。湖北和武汉诗词学会会员,武汉散曲学会理事,武汉老年大学诗词研究会会长。其创作传播正能量,语言轻松幽默,代表了当代竹枝词创作的主流特色。如《农户喜分还建房》:“远郊发展变沧桑,农户喜分还建房。摸错一家三四套,扬眉吐气搞豪装。”从正面肯定了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气象。《小学放学》:“日日围城演不衰,咵天聚满老年孩。校门一放蜂拥进,携出孙儿笑颜开。”这首将目前城市中最常见的爷爷奶奶接孙子放学的情景写得传神到位。《汉口里》:“名街老店竞繁华,汉上风情景绝佳。喜见新颜还旧貌,青石路上数商家。”这首描写了汉口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街区。《武汉杂技节》:“全球杂技看谁雄,十月金秋大比功。动魄惊心神技展,奔雷啸海掌声隆。”《琴台音乐节》:“中外乐坛响当当,大师泰斗美名扬。莫嗟千古琴音绝,妙曲希声奏万邦。”这两首描记录了武汉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成果。

谌志成,1936年出生。晚年爱好诗词,曾在汉阳、武昌、江汉等老年大学学习诗词。湖北省老年大学鹰台诗社社员,武汉老年大学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时有诗词作品在省市有关诗刊发表。其有《市井百态》一组竹枝词,对当代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所针砭,如其二:“对对情人来逛街,街前接吻又依怀。几多献丑丢人者,反以为荣快活哉。”对年轻人当众亲热的行为颇有微词。其三:“四处奔波为死生,代人哭丧慰幽灵。一朝自己归仙府,满腹心酸谁个评。”这首表达了对“代人哭丧”者的同情。

邓国琴,女,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九州诗社、鹰台诗社、心潮诗社会员。竹枝词创作题材较宽泛,有关心农民进城打工的,如《农民工》:“雪雨风霜修大厦,搬砖挑石运黄沙。飘零四处寻工打,万盏灯光哪有家。”有描写武汉优美风光的,如《月湖》:“梅子山边一碧湖,波光滟潋似珍珠。不知圆月几时落,浪奏知音我不孤。”有反映武汉城市新变化的,如《观晴川桥》:“长江汉水两朝宗,何日飞来一彩虹。柱子根根合奏曲,歌声响彻云雾中。”还有描写武汉美食的,如《莲藕汤》:“尝遍山珍与海鲜,还思家里藕汤甜。欲问乡愁思几许?恰似藕丝意绵绵。”作品皆含情有韵。

陈耀华,字梅坤,1926年生,湖北黄梅人。1941年在黄梅参加革命,抗战期间做情报收集工作。1945年经鄂皖边区中心县委选派到湘鄂赣边区进入大幕山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后到鄂南和鄂皖边区从事军运和民运工作,为黄梅地区的解放做出过重大贡献。革命胜利后,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1984年平反,落实离休政策。现为中华文学艺术家协会名誉理事,武汉诗词楹联学会、未名诗社会员。著有《清心集》《清心诗集》《三峡风光竹枝词·256诗·文集》等书,《三峡风光竹枝词·诗·文集》一书中收录《三峡风光竹枝词》43首、《宜宾竹枝词》22首、《泸州竹枝词》20首、《重庆竹枝词》22首、《汉口江滩竹枝词》4首、《武汉梅花节竹枝词》2首、《怀旧竹枝词》5首、《归元寺竹枝词》3首,合计121首,皆作于2011年上半年。汪明德为其作序,归纳了陈耀华竹枝词的五点特色。第一是勾勒出地理环境的特点。如三峡风光第2首:“巴国古都老江城,三面环水江中心。石砌城墙高十丈,九开八闭十七门。”第二是写出了名胜古迹的历史渊源。如三峡风光第7首:“白盐山上望乡台,继业捐躯望乡埋。杨家百岁老君帅,宋代卫国保家哉。”第三是以特写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如三峡风光第24首:“秋风亭上是巴东,风光如画金字宫。飞檐走壁楼台阁,精雕细刻四条龙。”第四是写出景物所含有的民风民俗特点。如宜宾风光第4首:“峭壁悬棺民族情,敲牙完婚习俗心。远古僰人木凿葬,学术探索迷古今。”第五是写出景物所含有的民间传说。在宜宾、重庆、三峡等地景物中,共有十余首写大禹治水的传说,如“朝天门前大江边,呼归石上望夫归。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忘家回。”再如三峡风光第23首:“老龙问路碰牧童,口唱山歌往前冲。照此镰刀往前走,镰刀弯弯走不通。”

郭权松,网名秋野。浠水蔡河人。与共和国同龄,共产党员。曾从事过教育、计生等工作。其早在学生时代就喜欢诗词,虽不甚理解,但喜欢其韵味。参加工作之后,也写过一些打油之类的所谓“诗”。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理事、武汉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武汉市东西湖区诗词楹联学会秘书长,《湖山诗联》副主编。常在全国各地诗词、楹联刊物上发表作品。部分作品被选入多种专集、辞书、辞典。在全国性诗词、楹联大赛活动中多次获奖。2015年出版诗集《秋野吟风》。其喜作绝句,且常涉竹枝词。

《山乡竹枝词》十二首为郭权松代表作。其一《插秧》:“杜鹃不必苦吟哦,妹子田中巧掷梭。一把秧苗拧一线,织床绿毯送哥哥。”其二《摄影》:“欲摄雄鸡石上啼,忽闻妹子逗黄鹂。哥哥欲摘墙头杏,又怕相机惹话题。”其三《对歌》:“南山妹子北山哥,257你采鲜茶我唱歌。妹子甜声装篓内,哥哥帅气入心窝。”其四《相亲》:“枝头喜鹊叫喳喳,初次阿哥到我家。陪客把关人不少,三姨二姐大姑妈。”其五《迎亲》:“满院嘉宾满府红,迎亲车队摆长龙。讨烟闹酒搽花脸,鼓乐鞭声溢远空。”原注:“要烟闹酒搽花脸,均是当地风俗,迎亲队伍到女家后,女方的亲友要喜烟喜糖,席间和对方闹酒,搽男方迎亲人的花脸,以增添热闹气氛。”其六《演戏》:“含情脉脉送秋波,弄首搔姿戏帅哥。妆卸方知沟壑面,原来俏妞是阿婆。”其七《诗花恋》:“诗花相恋两情痴,叶作芸笺瓣化诗。吟到春来花盛处,香凝锦页任风驰。”其八《渔家女》:“扁舟似箭出长河,竹笠尖尖面色酡。一橹摇开天底月,网中锦鲤跃春波。”其九《采莲女》:“邻家女子采莲忙,舟晃荷花十里香。妹采莲蓬歌一曲,声声醉我小情郎。”其十《采茶女》:“歌声阵阵出山冲,玉露晨曦叠满峰。巧手纤纤裁晓雾,揉成丰稔献茶农。”十一《擦鞋女》:“彳亍街头瘦影单,清晨转到月儿圆。堪怜弱女无生计,三五零钞攒学钱。”十二《街舞女》:“玉指纤纤两鬓霞,凌波曼步兴尤赊。西天撕片红绸带,舞了斜阳舞月华。”中国楹联学会顾问、湖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郭省非曾评价其诗曰:“对仗工稳、谓语巧妙、形象鲜活、语言生动、意境优美、思想丰厚、趣味盎然。”除却不涉“对仗”外,以其他数语评价这些竹枝词亦甚切。

这正是:

东西湖上古歌频,汉口春来竹影新。

叶氏风骚谁可继?江山代代有麒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