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康熙字典》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康熙字典》是清康熙(玄烨)四十九年(1710)命张玉书、陈廷敬等30人编撰的,前后经过6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成书。这部字典完全仿照《字汇》、《正字通》二书的体例,实际是这两字典的增订本。康熙曾指出:“《字汇》失之简略,《正字通》涉于泛滥。”他要求张玉书等“增《字汇》之阙遗,删《正字通》之繁冗”。还指出以往的字书,“或所收之字,繁省失中;或所引之书,滥疏无准;或字有数义而不详,或音有数切而不备;曾无善兼美具,可奉为典常而不易者”。隐然自负《康熙字典》为“善兼美具,可以奉为典常而不易者”,因此,命名为“字典”。

《康熙字典》用子丑寅卯等12辰标分为12集,各集各分上中下3卷,分部也是214。首列总目、等韵、检字、辨似等附录,末附补遗、备考。对《字汇》、《正字通》两书错误之处,下过一番“辨疑订讹”的功夫。部首和部中各字,都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释字的体例,也是先音后义,在每个字下面先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等书的反切,然后解说字的本义,随着再列这个字的别音、别义和古音,一般的都引古书来证释。有所考辨,即附于注末,并加“按”字标明。每个字有古体的,即列在本字之下;重文、俗书、讹字则附于注后。这部字典所收字的总数为47035个,比《字汇》、《正字通》又多出1万多字。其补遗1卷,则收稍僻之字;备考1卷,收不通用之字。在旧字书中,此书实是具有总结性的著作。它的注音、释义,以及引用各种著作中许多例句来说明一字的多种意义,这都为后来的字书、辞书的编著,提供了良好的办法和丰富的资料。在旧字书中名之曰“字典”,名实颇为相符。

《康熙字典》主要缺点是:(一)引书错误很多。奉命编辑的人,多身兼数职,仓卒从事,引用的材料多未校对原文。考据家王引之撰《字典考证》12卷,单校正引书错误,即达2580条。(二)例证偏重古籍,社会通用语言极少采入。(三)注音、释义,均欠明确。一字之音,有时引用几部韵书的几种反切,正确之音未予确定。释一字之义,有时连篇累牍,而重要字义,反而遗漏。(四)分部沿袭《字汇》,没有改进,查检仍多不便。如“滕”字不属月部,而属水部;“承”字在手部;“者”字在老部等。读者难以确定。此书对字形、字音、字义三方面有较大参考用处,所征引的资料,使用时应根据所注篇章,加以核对,力防其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