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堂书目》的主要内容,《千顷堂书目》导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千顷堂书目》的主要内容,《千顷堂书目》导读

《千顷堂书目》是中国清初私家所修的一部大型书目。清黄虞稷撰。书名系以黄氏书斋名而得。有清300年来,本书仅有卢文弨、吴骞、杭世骏等人据黄氏原稿钞校本流传;1913年,南浔张均衡据湖州陆氏十万卷楼藏旧抄本,刊刻于《适园丛书》第2集之内,是为首次刊本;后据卢、吴校本重改刻《适园丛书》第2集,是为第2次校刊本。

黄虞稷(1629-1691),字俞邰,又字楮园。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后迁居上元(今江苏南京市)。生于藏书世家,有书8万余卷。他颇有天资,16岁时补为诸生,此后几十年埋首书卷,涉猎广泛,学问渊博,不再追求科名。黄氏对明代艺文有较精深的研究,从而成为一位精通元明史事、版本的目录学家。清康熙十八年(1679),康熙帝诏开博学鸿词科,重开明史馆,黄虞稷由内阁大学士徐元文举荐入馆,分纂艺文志和列传.后又参加撰修《大清一统志》,卒于太湖的仓山书局。他的诗文著作甚多,有《楮园杂志》、《朝爽图》、《我贵轩》、《蝉窠》诸集,可惜大都亡佚。

该书32卷,20余万字。作者把收藏和见到的明人著述12000余种,大体按经、史、子、集编目,其中卷1-3为经部,分为11类:易、书、诗、三礼、春秋、孝经、论语、孟子、经解、四书、小学;卷4-10为史部,分为18类:国史、正史、通史、编年、别史、霸史、史学、史抄、地理、职官、典故、时令、食货、仪注、政刑、传记、谱系、簿录;卷11-16为子部,分为12类:儒家、杂家、农家、小说、兵家、天文、历数、五行、医家、艺术、类书、释家;卷17-32为集部,分为8类:别集、制诰、表奏、骚赋、总集(文)、总集(诗)、文史、制举。每类详列明人著述,后附录宋、辽、金、元人的著作,以补四史著作之遗缺。每书下都著录书名、卷数、作者(包括姓氏爵里和科第),并考订成书先后,体例颇为完善。

《千顷堂书目》综录宋辽金元以来直到明末各家的著述目录,网罗极富,上至明代16朝帝王将相的著作,下至文人平民的野史杂记,可谓收录明代艺文最齐全的书目,不仅是研究明史的颇为详备的直接资料,更是查考明代著作情况的一把“钥匙”。本书目特点之一,在于把纪藏书的史志目录改为纪一代著述之目录,以前的各正史艺文志或经籍志都是根据当时政府的藏书目录而编成的,所反映的仅是一个朝代的藏书状况,以黄虞稷著《千顷堂书目》和《明史艺文志稿》为蓝本编纂流传的《明史 ·艺文志》则开纪一朝著述之先河,“去前代之陈编,纪一朝之著述,欲使名卿大夫之崇论宏议,文儒学士之勤志苦心,虽不克尽冗其书,而得窥标目,以著一代之盛”。(倪灿:《明史艺文志·序》)本书特点之二是本书所附的宋、辽、金、元艺文书目后,形成了为正史补艺文志之风,从而填补了我国史志目录继续发展中的一项空白,先是卢文弨从黄著摘出宋代艺文书目,编成《宋史·艺文志补》一书,后由学者杭世骏、厉鹗、钱大昕、钱大昭等分别补正史所缺的艺文志29种,从此补史艺文志的工作开始兴盛起来。本书特点之三是在分类编目方面的成就,尤其值得称道,在分类方法上,不拘于正史之陈规,类目有增减分合,较诸史艺文志都有不同之处,并多创例。如经部削去乐经,立食货、刑政二类于史部,将名、墨、法、纵横诸家合称为杂家;《明史·艺文志》里史部类目仅有10类,而本书却有18类。类目的创例,体出了黄虞稷学问的渊博。在著录内容上,除有撰人姓名外,更注撰人略历和考订成书情况,为后来的书目编纂工作提供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和方法。

《千顷堂书目》记载明代著述最详,是研究元明以来的历史和中国古代目录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其成就和其独到的使用参考价值早已为人们所认识。清代学者纪昀称其:“考明一代著作者,终以是书为可据。所以钦定《明史·艺文志》颇采录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明清史研究专家谢国桢再三强调此书:“是研究明史的一把钥匙。”该书虽然存有所收著作重复、撰人相混淆等缺点,然而其对于研究明史的重要地位则非焦竑的《国史·经籍志》,傅维鳞的《明书 ·经籍志》、尤侗的《明史 ·艺文志稿》所能取代,《千顷堂书目》在收书的数量、编纂的质量等方面更远非其他任何记载明代艺文的书目可比;本书在目录学方面的较高成就,不仅使其成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必备书,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千顷堂书目》一面世,即引起学者的关注,清代的卢文弨、吴骞、朱文游、全祖望等人均对此书做过校注或评论,并被收入《四库全书》。当代学者王重民、谢国桢对本书有较深的研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