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劝学》简介|介绍|概况

散文篇名。战国荀况作。“劝”是勉励。“劝学’就是鼓励人们学习。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四“辨荀卿言青出于蓝”条说:“荀卿云:‘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世之言弟子胜师者,辄以此为口实,此无异梦中语。青即蓝也,冰即水也。酿米为酒,杀羊豕以为膳羞,曰酒甘于米,膳羞美于羊,虽儿童必笑之,而荀卿以是为辨,信其醉梦颠倒之言。以至论人之性,皆此类也。”今人梁启雄《荀子简释》说:“蓝,草名;《说文》:‘蓝,染青草也。’杨(倞)曰:以喻学则才过其本性也。”。今人张默生《先秦诸子文选》说:“此篇,即荀子的教育万能说。他既认人性是恶的,故必须加以教育,始可化性而为善,然并非如宋明儒者之‘一超直入’的法门,乃在学者有恒,努力不懈,始可积善而成圣。篇中要点,在力言‘假于物’之义,‘渐积’之义,以明教育的效能。”今人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此篇)系统地论述人的后天学习、改造的重要性及其途径方法,特别强调勤学、专一、礼法、贤师益友的作用。”今人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荀子的美学思想》说:“荀子在谈到‘君子’的修养的时候,更为明确地指出了美的欲望的满足必须合乎礼义。……荀子在这里提出了‘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的说法,这里的‘美’固然是同善不可分的,但同时也包含有人格精神美的意义。而这种美就在于‘君子’的所见所闻所言所思都是合乎礼义的。包含与耳目之欲相关的美的欲望在内,都必须处处合乎礼义,否则就不应去追求它。而且‘君子’的修养达到最高境界时,他对于礼义的爱好,就会象目好五色、耳好五音、口好五味那样出之自然而不可移易。这也就是孔子希望人们要象‘好色”那样去‘好德”的意思。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个体的感性的心理欲求同社会的伦理道德理性要求达到了完全和谐统一的意思。而这,在荀子看来就是‘君子’的人格所应有的全粹之美。”此文旨在劝勉人们奋力求学,阐述了为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治学的态度、道路和方法,指出只要善于利用条件,持恒专一,自强不息,就会有所成就。此文旨深意远,文辞优美,说理透辟,结构完整;多方取譬设喻,致力诱导,文思绵密,辞采缤纷,全文用喻达五十处左右,被用作喻体的事物有天地山水、树木花草、禽兽虫鸟、金石珠玉、舟楫弓矢,以及经典格言、故事传说、世态习欲,珠串壁连的妙喻,与言简意赅的议论契合无间,使文章论证周严,说理深透,又具有形象性;善用对偶和排比,句式整齐,语气贯通,铿锵和谐,不仅具有声韵美和形象美,而且还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雄辩的色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