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新敏
短篇小说。作者韶华。发表于《上海文艺》1978年12月号。后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月版《建国以来短篇小说》下册。小说从为死去的魏开基作悼词写起,勾勒了此人的性格特点。领导要“我”为魏开基写个悼词。“我”查了他的简历,尽是干巴巴的条条,鉴定中大都是褒词。但他在“我”脑子里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在1955年春从某县教育局调到省人委政策研究室做研究员,那时很能干,经常发表文章。1956年春天,他因为给家里寄钱鼓励雇人单干,坚不入社,受到批评,便每天沉默寡言了。1957年春,在鸣放中他写过一张题为《富农经济失去作用了吗》的大字报,但看到风头转向了,便没贴出来。有个叫程志欣的研究员曾给“我”贴大字报,说“我”官僚主义、不关心群众生活,标题叫《冷酷的心》。反右时,魏开基上纲上线,说他把党的心看成是冷酷的,在攻击党;“我”指出程志欣同志批评的是事实,“我”是支部书记,不能说对“我”个人有意见就是反党,才平定了风波。1960年政研室抽调一部分同志任县领导,没有魏开基,他很沮丧。后来他到垂杨公社蹲点,弄虚作假,坑害群众。“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魏开基给“我”贴大字报,指责“我”包庇右派,在垂杨公社为资本主义鸣锣开道。1969年冬,他到一个机床厂调查研究,因为那里多次发奖都是毛主席著作,不少先进生产者家里都有了好几套,提出给点物质奖,被他批为“物质刺激”。人们佩服他善于上纲,背后称他“未可及”。次年,省里的那位“首长”在某县开“社会主义大集”,在那里大吃大喝。而贫下中农却按规定赶大集要交十五斤鸡蛋。一个老大娘跑了几十里买来高价鸡蛋,回家进门不小心却打碎了一半,为完不成任务发愁。“我”向魏开基提出看法,他却说我跟不上形势。现场会后,据说省里的某位头头对他很欣赏,想提拔他。但不及提拔,他却患癌症住了院。临死他还一面念着升官,一面教育儿子宁左勿右。“我”正发愁写出来的悼词不像悼词,机关清查办的人发现他是“四人帮”的死党。谢天谢地,“我”可以不写这个悼词了。小说由写悼词自然地引起对魏开基的回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被特殊社会气候雕琢出来的畸形形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