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辛弃疾

鹧鸪天·博山寺作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博山寺,在江西广丰县西南,本名能仁寺,五代时天台韶国师开山,在绣佛罗汉留传寺中。宋绍兴间悟本禅师奉诏开堂,辛弃疾为之作记。“味无味处”:《老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是说在味与无味之处体验到真正的味。“材不材间”:《庄子·山木篇》:“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这是说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作人。“宁作我”:宁可作我(自己),即我就是我(不是别人)。《世说新语·品藻篇》:“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竟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岂其卿”:怎能作那些公卿。杨雄《法言·问神》卷第五:“或曰:‘君子病没世而无名,盍势、诸名卿,可几也。’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赵梦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名?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宁……岂”句式表示宁作这个,不作那个。“山鸟山花好弟兄”: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共友于。”

全词的意思是:不向长安去追名逐利,(多次去博山寺)宁叫博山寺到了讨厌迎接我(的程度)。在味与无味的地方寻找我的乐趣,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度过我的一生。我宁要作我自己,怎能作那些公卿名士。走遍人间天下之后还是归隐耕田好。松竹是我真正的朋友,山鸟是我的好兄弟。

这首小令是淳熙十四年(1187),辛弃疾家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小令的开头在人们面前摆出两条道路:长安路上和博山寺中。“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反映了作者否定求官之路和选定归隐之路的决心。这个决心是他长期官场生活的一个痛苦的总结:“人间走遍却归耕。”南归之后的官场生活给他带来的是痛苦,是烦恼,是悲愤。只有归隐田园,才能保持自己的节操和本色:“宁作我,岂其卿”,才能与松竹交朋友,与山鸟山花为亲密弟兄。这就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南宋腐朽反动的统治集团的尖锐批判,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强烈否定。

在这场尖锐斗争中辛弃疾败下阵来,接受了老庄虚无思想的消极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悲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