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陈霆《踏沙行·晚景》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明)陈霆

踏沙行·晚景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鸟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风暝寒烟,天低蓑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在古代诗词中描绘秋日晚景是常见的题材,而且大都与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心情发生共鸣。如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这是他面对萧疏的晚景而触发起沦落漂泊的伤感。陈霆这首小词,秋日晚景显得那么黯淡、萧疏,正是他内心郁结无比凄怨与伤痛感情的渲泄,反映了他那不幸的身世遭际。由于陈霆博学多才,踏进仕途后,颇为春风得意。但没有几年,因得罪气焰熏天的宦官刘瑾而遭贬,本词即作于被贬兴安(今属安徽)之后。

起三句写登楼所见的秋日傍晚景色。流水围绕着孤零零的村落,破败的城墙边,横着一条了无人迹的古道,参差错落的老树枝上,群鸦和老鹰在聒噪不停。这三种不同的具体意象,组成为一幅晚景萧条、孤寂的画面。“夕阳”两句,更推进一层,由近及远地描绘晚景。倒映水面的夕阳返照着稀疏的树林,江边一带的荷花,已经枯萎凋落。这不是多余的点缀,而是拓展眼前晚景的空间,以使无限悲凉、凄怨的心胸与之相融合。

下片“风暝寒烟”三句,承上转下,写登上城楼远眺的实景。秋风吹刮着袅袅炊烟,暝色渐渐笼罩四周,一望无垠的无际与迷离的衰草相连结,群山也显得格外低小。词人极目了望的情态,似乎在寻找意中的“行人”,以便询问自己能否复归的消息。结末“欲将归信问行人”两句,融情于景,而用意深切。他在《清山堂词语》卷一中说:“欧公(欧阳修)有句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陈大声(铎)体之,作《蝶恋花》,落句云:‘千里青山劳望眼,行人更比青山远’。虽面目稍更,而意句仍昔。然则偷句之钝,何可避也。予向作《踏莎行》,末云:‘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或者谓其袭欧公。要之字语虽近,而用意则别。”这首词中多处融化前人句,笔调自然,虽然结末明显地化用欧阳修的词句,但用意是不相同的。由此可以体味诗人多层面地描绘秋天晚景,格调黯淡、萧疏,寓有自身压抑难言的凄惋之情,其身心与外物,融合为一,令人读来感到余味不尽。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