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冀汸》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我听到了,我听到了你们的呼唤,
听到了怀念与信任,听到了友谊和温暖。
我们被隔开了:隔着山,隔着水,
隔着颠倒的岁月。
似乎隔得太久了吧?四分之一世纪!
不,那算不了什么的。
在历史的长河里,那不过是
无关轻重,难以计算分量的一星半点!
风吹雨打,只能把
灰沙卷走,污泥冲掉,
玄武岩会留下来,变成矗立的高峰。
它和云彩在一起,它同太阳更亲近。
我听到了,我听到了你们的呼唤,
听到你们到处寻访的足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在干什么呢?
我从来没有停歇,一直在劳动,搬砖运瓦;
我从来没有喑哑,一直在歌唱,不过用的超声波;
我从来没有泄气,更谈不上绝望;
——那是懒汉的把戏,懦夫干的勾当!
我有一个不渝的信念:
黑夜的尽头是黎明,一定是黎明,
沸腾的海上,浮起绚丽的霞光。
我的模样变了吗?没有。
我还是你们记忆里的那个样子:
一头卷发,不过已经斑白;
一双深陷的鹰眼,不过有些老花;
还是容易激怒,说话不会拐弯;
苦难的历程使我老了,
但那颗跳动的心,还像从前一样年轻。
寂寞吗?是的,我只是一个人。
我没有家,只有一处住所。
我唱完劳动号子,回到十二平方米的房间,
又开始另一种生活——
读完一天收到的报纸、杂志,
听收音机报告南海喷出了原油……
何况伴随我的
还有画家笔下的花朵,翱翔长空的雄鹰,
还有司马迁,李、杜和辛稼轩……
还有巴尔扎克,契可夫……
他们热情地向我介绍了许多人物:
有的可恨,因为那是渣滓,那是敌人;
有的我愿意亲近,很想同他们交谈。
莎士比亚介绍的
那个优柔寡断的哈姆雷特,我却想教训他一顿!
屠格涅夫介绍的
那个夸夸其谈的罗亭,如果还在人世,我一定劈他
两记耳光!
我倒确实欢喜塞万提斯介绍的
那个吉诃德先生,尽管傻头傻脑,但绝对真诚……
寂寞,我不怕!泥土里的种子
不就是在寂寞里萌芽,在寂寞里生长,又开花?
何况眼下的日子,正像收音机唱的那样: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我听到了你们的呼唤,这就是我的回答。
一匹伏枥老骥,已起步驰奔,
在新长征的行列里,紧跟前面飘扬的红旗。
我这回答,声音也许太轻微吧!
不要紧,我会在千山万壑中回答,
定将引起回响,一个回响接一个回响,
一声比一声更响,一声比一声更大。
战友们,你们都会听到它。
1979年11月18日
诗人在1955年受所谓“胡风事件”株连而获罪,从此与世隔绝。雨过天霁,已经“隔”了“四分之一世纪”,曾经患难与共的朋友们到处打听他的下落。诗人得知此事,甚为感动,便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我听到了,我听到了你们的呼唤”,此句脱口而出,格外真切。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来不及将思索化为艺术形象,而以反复的句式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诗人噙着热泪,咽着苦水,颤抖着双臂,向“隔得太久了”的友人倾吐衷肠,回答友人最关心的问题。
“我在干什么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诗人“一直在劳动,搬砖运瓦”,接受“改造”。但是诗人“从来没泄气,更谈不上绝望”,更没有忘记“歌唱”“黎明”的神圣天职,具有一个文化战士不屈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我的模样变了吗?”寥寥数笔勾勒了一幅自画像:“一头卷发,不过已经斑白;一双深陷的鹰眼,不过有些老花”,笔墨简洁而传神。尽管苦难的历程可以使人衰老,但诗人“那颗跳动的心,还像从前一样年轻”。生活“寂寞吗”?诗人坦率地说,生活是寂寞的,物质是贫乏的。但是诗人的精神生活是异常丰富的,这是诗人的精神支柱。诗人以文化人特有的方式,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汲取滋养和补益。
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我国许多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都逃脱不了“残酷迫害,无情打击”的厄运,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从人变成了“鬼”。诗人是他们中的一员,他的遭劫受难有着典型意义。因此,诗中的“我”是历经磨难、永不气馁、执著追求、起步驰奔的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
诗歌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回答友人的呼唤,给人以亲切感,在心理上和关心他的命运的朋友们缩短了距离。诗中“我听到了你们的呼唤”,重复三次,而又连成一气,并且层层递进,感情渐深。“这就是我的回答”一句,收拢全诗,并点明诗题的寓意,诗人“轻微”的回答,必然会震荡山谷,引起巨大的“回响”。全诗成功地熔记叙、说明、论析、抒情于一炉,大大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