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诗群·傅天琳·七层塔顶的黄桷树》新诗鉴赏
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像一件高高晾着的衣衫
旷野
拖着它寂寞的影子
许是鸟儿口中
偶尔失落的一粒籽核
不偏不倚
在砖与灰浆的夹缝里
萌发了永恒的灾难
而它稀疏的桠枝上
麻雀吵闹着
正在筑巢
而它伸直的手臂
像要抓住破碎的云片
捎去
并不破碎的盼望
它盼望什么呢?我不知道
犹如我不知道
它摇曳的枝叶
是挣扎,还是舞蹈
是的,它活得多别扭
但绝不会死去
它在不断延伸的岁月
把孤独者并不孤独的宣言
写在天空
黑格尔说:“抒情诗人把最有实体性的最本质的东西也看作是他自己的东西,作为他自己的情欲、心情和感想,作为这些心理活动的产品而表达出来”(《美学》)。傅天琳的这首诗,就是通过对物象的灌注,达到一种充分心灵化的地步的。这首诗围绕在一个形象指代系统里旋转,结构端凝,线条硬健,是咏物诗中的佼佼者。
这是一曲坚强的孤独者的颂歌。诗的最后三句是直抒胸臆的议论,它落落大方,情理相生,是我们把握此诗意旨的关键处。
第一节,写了黄桷树生长的环境。它在七层塔顶上, “像一件高高晾着的衣衫”,这是说它的柔弱不支。“旷野/拖着它寂寞的影子”,以旷野的辽阔来反衬黄桷树的寂寞,并且,不是生在土地上,而只是影子“拖”在土地上,这个画面就注入了诗人强烈的悲情色彩。
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写黄桷树生存的状态。它的生命是带有偶然性的,但它的生命力却又是必然性的:“许是鸟儿口中/偶尔失落的一粒籽核/不偏不倚/在砖与灰浆的夹缝里/萌发了永恒的灾难”。这里的“灾难”冠以“永恒”二字,既有表层的语义,更有深层的隐义,是写黄桷树的顽强恒久奋勇不息的抗争精神。在远离土地的七层塔顶,黄桷树却以“它稀疏的桠枝”,抚慰和收留了自由的生命,“麻雀吵闹着,/正在筑巢”。黄桷树的生存状态是艰难的,但它却并不哀怨,它的灵魂是飞翔着的, “它伸直的手臂/像要抓住破碎的云片/捎去/并不破碎的盼望”。在这酷烈的生存状态下,黄桷树仍然充满温情和憧憬,这使我们恍然悟到:这不是所有受难而崇高的人格的象征吗?
正是这样,全诗至此豁然开朗。诗人索性直抒情怀,直陈了一种正气凛然的人格:无论是“挣扎”也罢,是“舞蹈”也罢,重要的是“它活得多别扭/但绝不会死去”!这是生命的真义,也是人格的至境啊!黄桷树是孤独的,它生在远离土地和同类的塔顶;黄桷树又是不孤独的,它离高洁辽阔的天空最近,那种永恒的精神在它体内流淌着,“它在不断延伸的岁月/把孤独者并不孤独的宣言/写在天空”,写在每一个有思想有气节的人的大脑沟回里!
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全在诗人的“取景”。这里的“景”既是客观的,又是经诗人点化了的。如果黄桷树是生长在土地上,就没有必要去写了,因为它不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东西。我国“七月派”老诗人曾卓也有一棵树的“专利”,那是一棵独特的《悬岩边的树》——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岩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这里老少二位诗人,都以树象征了独立不倚、横而不流的伟大灵魂,是咏树诗中的双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