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电影·斯隆多夫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西方文学·电影·斯隆多夫

西德电影导演。出生在威斯巴登一个医生家里。中学未毕业即以优异的成绩被派往法国学习,在巴黎上完中学后即研读国民经济学和政治学,通过了国家考试。继而转入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学习一年,后在电视台工作,并先后在法国著名导演路易·马勒、阿兰·雷乃和让—皮埃尔手下作助理,参加过《埃娃与神父》、《去年在马里昂巴》、《私生活》、《玛丽亚万岁》等片的拍摄。同时他也开始独立拍片实践,1960年他拍摄了第一部短片 《事情涉及到谁?》,此片因涉及阿尔及利亚战争在法国遭到禁映。

新德国电影运动兴起的时候,斯隆多夫还身处异国,但他时刻关注着本国电影的发展。1965年,他学成归回后随即加入新德国电影的青年导演行列中。他的长片处女作 《少年托莱斯的迷乱》 (1966),是根据奥地利小说家罗伯特·穆西尔的作品而改编并亲自导演的,此片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一举获得当年西德电影最佳编剧和最佳导演奖。同年他和克鲁格合作拍摄的 《向昨天告别》,标志着经过漫长岁月的西德电影开始在国际上取得地位。他后来拍的几部影片 《谋杀与杀人罪》 (1967)、《叛逆者米歇尔·戈哈斯》 (1969) 和 《鲁特 · 哈尔布法斯的道德》(1972),均为平庸的商业片。

1969年,他与彼得·弗莱施曼成立了哈勒鲁亚电影公司,尔后又和莱因哈德·豪夫创立了比奥斯柯普电影公司。为积累资金拍摄故事片,他还为电视台拍了几部电视片。《科尔巴赫的穷人们突然发了财》 (1970),成功地描绘了19世纪黑森地区农民的悲惨处境,是一部影响很大的历史题材影片,他因而获得西德电影导演奖。《短暂的热情》(1972) 是他为电视台拍摄的影片,不仅在电视上播映,还代表西德参加了威尼斯电影节。这部影片受他妻子玛格丽特·冯·特罗塔 (后来成为电影编导) 的影响很深,是两人合作编剧的,探讨了一位离婚妇女寻求解放的尝试。1975年,他根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西德作家海因利希·伯尔的同名小说改编并导演的《丧失了名誉的卡特琳娜·布鲁姆》甚为成功,影片描述了一位勤劳诚实、不入社会流俗的年轻女佣人,因留宿一名被误认为恐怖分子的人,被一家专登耸人听闻消息的报纸诽谤中伤,搞得名声扫地,最后被迫杀死了一名记者。此片突出了原作小说独有的论战力量。《致命的一枪》(1976) 是又一部受冯·特罗塔影响的影片,描绘了一位妇女的变化,施隆多夫因此片再获西德电影导演奖。

1978—1979年,施隆多夫将西德当代著名作家京特尔·格拉斯的同名小说《铁皮鼓》搬上银幕。影片从一个侏儒奥斯卡的视野出发,真实地再现了1924至1945年间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中各种人物的精神空虚和道德败坏,深刻揭示了纳粹时期的历史。此片使他取得了国际性突破,映出后连连获奖: 1979年5月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与美国影片 《现代启示录》并列金棕榈奖; 同年6月经过西德55个城市的评选,又获得西德国内政部数年才颁发一次的金碗奖和巨额奖金,这是西德的最高电影奖;1980年获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后来还多次在不同的电影节上获奖,1982年还被日本评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此片在西德国内放映达一年之久,这在本国影片一向无人问津的西德是十分罕见的。1980年,他拍摄了《候选人》,通过对一个右派政治人物的刻划,分析了西德1945年以来的政治生活。《伪造》 (1981) 是在贝鲁特拍摄的,《天鹅的爱情》 (1983) 拍摄于法国,并起用了法国著名影星阿兰·德龙。1983年,他和伯尔、克鲁格等人一起将《战争与和平》搬上了德国银幕。他于1985年拍摄的影片是《推销员之死》。施隆多夫的大多数影片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并由自己编剧,他的影片屡屡成功,因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