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韩波
又译兰波。法国诗人,象征主义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他的故乡沙勒维尔是巴黎公社所在地。他天资聪颖,感受敏锐,有丰富的想象力,15岁就擅长写作拉丁文诗歌,掌握了法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格律。但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以及父母不和,他童年时悒郁寡欢,并由此产生了一种叛逆的性格。中学的最后一年,他受到一位有进步思想的教师的影响,接触到19世纪许多社会革新家的思想。他同情受压迫者,痛恨社会的不公正,厌恶资产阶级生活、统治及宗教。1871年17岁的韩波经历着思想上的巨大转变。拿破仑第三帝国在普法战争后崩溃,导致了普鲁士的入侵。人民组成的巴黎公社又遭到资产阶级政府的血腥镇压。历史的荒谬使他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他深感人的局限性,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改变,人从精神上、思想上的解放。从此,他象个苦行者走上了探索生活的曲折道路。把贫困、苦难、甚至饮酒和吸毒都作为对生活的尝试。他和比他年长10岁的诗人魏尔伦一道流浪了两年,经历了不少艰辛。他的诗记录了他对生活的思索。20岁时他搁下笔,认为“艺术是件蠢事” (l′artest une sottise)。从此与诗歌绝缘,到荷兰、爪哇、非洲从事各种活动。现存韩波的诗有140首左右。主要是16至19岁期间所作。早期诗作追求形式完美,可见帕尔纳斯派的影响。中期作品突出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反抗情绪。后期诗作加强了象征主义色彩,表现了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著名诗作有长诗 《醉舟》 (1871)、《母音字母》,散文诗 《地狱一季》。最后的作品《灵光篇》包括24首韵文诗和6首散文诗。法国诗歌在韩波笔下出现了突变。这一变化在现代诗歌中产生巨大影响,导致了诗的语言、结构、功能和性质的变化。从此格律严谨的亚历山大体让位于形式较为自由的新诗体。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