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论·诗论· 诗筏》新诗鉴赏
诗论,不分卷,清贺贻孙撰。贻孙(1605~1686)字子翼,号水田居士,江西永新人。明崇祯时曾与陈宏绪等结文社于豫章。入清不仕,多次拒绝清统治者征辟,最后“剪发衣缁,结茅深山”,不知所终。
贺氏论诗大抵宗明之公安派、竟陵派,亦调和于严羽“妙悟”之说。贻孙认为:“严沧浪《诗话》,大旨不出‘悟’字,钟、谭《诗归》,大旨不出‘厚’字,二书皆足长人慧根。”
对于明末清初排抵公安、竟陵之风尚十分不满。他说:“袁中郎才情超忽,如千里神骏,但防泛驾啮膝而已。后人诋诃,未免太甚。”“今人贬剥《诗归》,寻毛煅骨,不遗余力。以余平心论之,诸家评诗,皆取声响,惟钟、谭所选,特标性灵。其眼光所射,能令不学诗者诵之勃然,乌可已,又能令老作诗者诵之爽然自失,扫荡腐秽,其功自不可诬。”公安派、竟陵派经过钱谦益大加挞伐之后,很少有人再为钟、谭辩护。贺氏的这种论述在当时还是空谷足音的。不过他所提出的竟陵之论诗主张在于“厚”似嫌牵强。
贺氏注重诗人的品德修养,他说:“诗人佳处,多是忠孝至性之语。”并例举了陆游的《示儿》等诗说:“忠孝之诗,不必问工拙也。”这和贺贻孙所处时代有关。他怀着亡国之痛和强烈的民族精神,自然与宋末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的遗民诗发生共鸣。因此贺氏尽管也推崇盛唐,言“盛唐诗有血痕无墨痕”,但却不贬宋诗。言“宋人诗佳者,殊不愧唐人”。又言:“宋人学问精妙,才情秀逸,不让三唐,自欧、苏、黄、梅、秦、黄诸公外,作者林立。即无名之人,亦有一二佳诗,散见他集。”对宋诗多议论问题,他说:“宋诗惟谈理谈学者,当如禅家偈颂,另为一书。彼原不欲以诗名家,不必选入诗中耳。亦勿以此遂贬宋诗也。”这是一种比较融通的态度。不过贺氏无视唐宋诗的差别,把宋诗说成仍肖唐诗,也不是实事求是的,也许作者对于诗风异同缺少敏感。
清初一些称颂宋诗的作者往往是怀有民族情绪的士人,他们都是从宋代诗人的充满爱国主义精神作品而肯定宋诗的,如黄宗羲、吕留良等都是这样。贺贻孙也应该属于这种情况。另外贺氏还主张只有“露出天然本色,方可言诗人”,重视朴实的诗风,这也是不该忽视的。
此书过去为人所忽视。今人郭绍虞以其有“真知灼见”而选入《清诗话续编》。
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排印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