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叶燮
字星期,号己畦。浙江嘉兴人,寄寓吴江(今属江苏)。清圣祖康熙九年(1670)进士。康熙十四年,谒选为扬州宝应知县。时逢三藩之乱,宝应地值南北要冲,县境又濒运河。军兵往来,扰攘之处实多,又遭岁谷不登,民乏食,惟赖燮经营擘画,地方得以保全。因伉直不附上官之意,至县不到二年而落职,当时同被罢黜者还有嘉定知县、名儒陆陇其。燮闻之,不以去官为忧,以与陇其同劾为幸。罢官后,纵游泰岱、嵩高、黄岳、匡庐、罗浮、雁荡诸山,晚年定居吴县之横山,故人又称横山先生。一生性好山水,海内名胜游览几遍,其诗多为记其行旅与描写山水名胜之作,如《大庾岭》、《括苍道中》皆为描山绘水之佳作。其写景,刻意生新,不追求神韵兴象,如:“二月花争发,寻山一径冥。峰回常抱影,云断半衔青。柳露沿溪屋,人归隔岭亭。桑榆留晚照,尚及渡前汀。”(《寻山》)正如徐世昌所言,其“诗不屑随俗作甜熟语,宁拙毋巧”(《晚晴簃诗汇》)。其《杂诗十二首》皆写作者作宝应县令时“实事”,揭露了清兵南征三藩之乱时之骄横不法、滋事扰民,以及广大人民在天灾人祸双重灾难下所遭受的痛苦,如:《御马来》写皇帝禁军侍卫不可一世,随意践踏一切;《军邮速》写当地官吏与百姓对传递信息军邮人员的恐惧;《荷锸夫》写人们无衣少食,而丁壮仍要被征去整治河道,以利军运;《湖天霜》写县官草菅人命。从这些作品中可见到“康熙盛世”之另一面。燮论诗自成系统,以唐诗为宗,又能广泛吸收历代诗歌创作成就,并从文学史角度与运用归纳法,研究诗的源流正变,成一家之言,对于薛雪、沈德潜有很大影响。著有《己畦文集》、《己畦诗集》、《原诗》等。沈德潜为作传。《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传》卷七○有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