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论·诗论·艺圃撷余》简介介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曲论·诗论· 艺圃撷余》新诗鉴赏

诗论,一卷,明王世懋撰。世懋(1536~1588)字敬美,时称少美,太仓(今属江苏)人,王世贞之弟。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有《王奉常集》。

此书论诗推崇汉魏及盛唐诗,贬低宋诗,强调诗歌应该“深于寄托”,故特别重视“使事”。并强调:“使事之妙,在有而若无,实而若虚,可意悟不可言传,可力学得不可仓促得也。”

书中多论唐、明两代诗,对宋诗略而不论。盛推其兄及李梦阳、李攀龙作品,亦指出士人纷纷学习他们而产生的流弊:“李于鳞(攀龙)七言律,俊洁响亮,余兄极推轂之。海内为诗者,争事剽窃。纷纷刻鹜,致使人厌。”

对于杜诗富于变化,赞扬备至;但又认为:“老杜结构自为一家言,盛唐散漫无宗人,各自以意象声响得之。”诗歌和一切文艺作品本来都是极个人的事业,父母妻子不与焉,因此“散漫”不仅是“盛唐”应该有的,其他时期也应该有。文坛不是山头,不需要“宗人”、领袖。长期匍匐在专制制度下的人们(包括文人士大夫)“一日无君”便“惶惶如也”,自然觉得“自为一家言”是过于“举动自专由”了。世懋这些议论反映了“后七子”对于张扬个性的公安派的态度。不过世懋也意识到性情对诗歌的作用。“诗不惟体,顾取诸情性何如耳?不惟情性之求,而但以新声取异,安知今日不经人道语,不为异日陈陈之粟乎?”

他还感到在诗歌创作中掌握“度”的重要和艰难。“呜呼!才难。岂惟才难,识亦不易。作诗道一浅字不得,改道一深字又不得,其妙正在不深不浅,有意无意之间。”

此书有中华书局1981年排印《历代诗话》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