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人物·张居正
明代后期杰出的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 (今属湖北)人。张居正自幼聪慧异常,有“神童” 之称。他在科场上一路顺风,十二岁考中秀才,十六岁考中举人,二十三岁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翰林院编修,可谓少年得志。据《明史·张居正传》 称,张居正“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俨然一美男子; “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颇有政治家气度。当时正值权相严嵩当政,张居正不卑不亢,不偏不倚,颇受严嵩另眼看待。三十六岁时,他出任国子监司业(最高学府副校长),三年后任裕王讲读,很得裕王欢心。这位裕王就是后来继承帝位的穆宗,他从此官运亨通,四十二岁时晋升礼部侍郎 (副部长),不久任礼部尚书 (正部长) 兼武英殿大学士,成为内阁成员。四十八岁那年,穆宗驾崩,神宗 (即万历皇帝)即位,张居正联络宦官冯保,以皇太后名义逐走首辅高拱,自己取而代之。新皇帝才十岁,因此朝政实际上由首辅张居正全权处置。此时的明王朝是一个烂摊子,问题成堆,吏治腐败,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而北方的蒙古数次南犯,曾一度进逼京郊,东南沿海地区又时常有倭寇骚扰。张居正上任伊始,便大刀阔斧整顿吏治,裁减冗官。为了改变官僚政治不讲工作效率、敷衍塞责的懒散作风,他制订了 “考成法”,督促公务,考核官吏。具体作法是,各级衙门将所属官员应办的公事,根据不同情况,规定出完成期限,一式三本文簿予以登记,一本留底,一本送交分管的衙门办理,一本送内阁备案,按月查考,每年总结。这种方法并不新鲜,关键在于张居正雷厉风行,决不手软。据史书记载,他当政的十年之间,根据 “考成法” 裁汰的冗官懒官竟达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二三,官场面貌为之一新。同时,他积极支持名将戚继光南兵北调,镇守北疆,又在东南沿海地区分段设寨,修整兵船,严申海禁,基本上肃清了多年的边患。张居正的最大贡献是改革税制,推行赋役合征的 “一条鞭法”,其特点是将课税的主要对象由人丁改为田亩,各项赋税和徭役合并起来,计亩征银。为了清查漏税的田产,使 “一条鞭法” 计亩征银的方案真正得以实施,张居正不顾贵族、豪强的激烈反对,下令重新清丈全国土地,最后查出三百多万顷隐瞒漏税的土地。“一条鞭法” 的推行,不但大大简化了征税手续,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户的负担,而国库的收入也增加了。据 《明通鉴》记载: “是时帑藏充盈,国最完富。” 明王朝的经济情况好转,太仓粟米可支十年,国库积金四百余万。张居正不是唯唯诺诺的好好先生,而是有主见、有魄力的干臣,自然难免有“权臣” 之嫌,年轻的万历皇帝对他也要礼让三分,这为他身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线。他在执政十年后病逝,尽管葬礼非常隆重,但尸骨未寒,政敌便群起攻之,万历皇帝也翻了脸,诏夺张居正的所有荣誉,将其 “擅权枉法” 的“罪状”公布天下,甚至要 “剖棺戮尸”。其在江陵的家被查抄,长子被逼自杀,全家被迫害致死者十余人,其为官的弟弟与侄儿也被流放烟瘴之地。直到四十年后,新即位的明熹宗才重新恢复张居正的名誉,此时明王朝已处风雨飘摇之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